《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六语组 张晓丽 2020年3月13日上午,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执教了《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第一课时。回顾自己的备课经历结合大教研时老师们的评课,让我陷入以下思考当中: 一、如何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李星华于1943年在父亲逝世16周年之际写的一篇回忆录。课文回忆了1927年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遇害后的的一系列相关事件。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惧牺牲的崇高品质。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较为遥远,生在和平年代,沐浴着社会主义阳光长大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无法体会李大钊那种对革命的坚定。缺乏生活阅历的学生也无法真正体会李星华对父亲的那种深切怀念。 教学之初,我从“忆”入手,创设情境,努力地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那种深切的怀念,并补充介绍李大钊的相关资料和时代背景。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生本对话真正开始。不过,如果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还应该辅助以大量的课外资料的补充,课文只是一个引子,应借助课文激起学生探究人物的兴趣,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 二、如何让线上教学更具有实效性? 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影响,我们不得不采用目前这样一种独特的线上授课方式。线上授课,对我们的教学设计、课堂评价、作业批改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每一个众意人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都在积极努力地摸索前行,力求探索最具实效性的线上教学模式。 线上教学,师生隔空对话,这样的教与学,对自律性强的孩子影响不大,但是对于平时课堂纪律薄弱,自控力差的孩子那就是一种极大地挑战,对老师也是一种挑战。老师该如何尽量的提高课堂的参与率?首先,应该让课堂尽量有趣,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了闯关的形式。其次,应该利用钉钉平台的互动面板、连麦、语音等多种互动方式,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全新的挑战,带给我们全新的思考。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让这群面临小升初的孩子在疫情期间身心健康、学到更多的知识,应该就是为人师者的不忘初心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b7046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