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时间:2022-03-27 08:05: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在城市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下,中国不仅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传统文化还在同外来文化和本土新文化的冲突、碰撞、交流、渗透中,迅速向现代文化过渡。在我们这一代人眼中。乡土,应该是抛弃和远离的东西,是落后和无知的存在。在我们接触到的文章中,乡土也往往是批判、讽刺的对象。

然而实际上,乡土社会和乡土社会中所滋长出的观念与道德,确确实实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与根本。虽然时过境迁,作者笔下的“乡土” 正一步步走向“现代”,现代社会已经覆盖到了中国大多数地方,传统的乡土社会虽然已经解体,但这些让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魂”并没有消散,它们在方方面面影响着现代中国的发展。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中国国家结构的基层便是乡土,构成这个国家的最下一层维系纽带,正是乡土性。

乡既不是特指乡下,土也非土头土脑,“乡土”是一种情感,一种牵连,是人与土地有着关于生死存亡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重土思安、故土难离。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漫长历史的农业国家,几千年来家乡的土地对中国人来说就是饭碗,就是生存,游子在外,飘零无根,终归要站在家的土地上,挥起锄把,才算务了本业。长久下来,土地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渐渐地流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和骨髓中,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于是,中国人开始离不开故乡的泥土,所有中国人的心都被牢牢留置在屋外的土地上,因而,中华民族的性格中加入了深厚的安稳情节,中庸的处世之道,渊远的文明流传,安定的人生追求,中国人于是有了深深的乡土气息。

在作者对于乡土社会各个方面的诸多论述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在本书中将中国传统的人伦关系进行了一个精妙的概括,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差序格局”。 作者将中西方社会进行对比,将西方社会的类型称为“团体格局”: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就像一捆捆扎起来的木柴;而把中国乡土社会的类型称之为“差序格局”,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每个个体的人都把自己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核心,按照血缘亲属和关系远近,逐层向外扩展,形成一圈一圈类似于水波纹一样的社交圈子,在每一层圈子当中的人们都跟自己发生着不同的社会关系。这种差序格局中的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那样大


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作者把差序格局衍生出的社会关系称为人伦。中国人所讲之人伦——君臣、父子、夫妇、长幼……讲的就是一种差等关系,这些差等关系各有他们应该遵守的规则。在这种差序格局里,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便是以“人伦”为基础的。当个人以自己为中心,“推己及人”,形成一圈圈的社会圈子时,这圈子可大可小,并可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延伸。人们往往根据其实际需要而相应扩大或缩小其圈子的范围。正因如此,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概念是模糊的,幼年时,父母及子女就构成所谓“家”的概念,成年以后,家的范围扩大到包括叔伯、堂兄弟妹在内的整个家族。但是,不论家的范围如何延伸和收缩,都永远只限于父 系一方,这是中国古代父系社会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使现在也依然如此。

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距今虽已半个多世纪,书中写作和描述的内容也都是基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视角而言的,随着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社会距离费孝通在书中所说的“乡土性”也越来越远,但是,书中所述的种种现象在当下的中国仍无处不在,它们或明或暗、或深或浅地存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构成我们中国人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重要内容,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2706f5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