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内容有机融合,五育并举培养有用的人 摘要:素质教育发展至今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结果并非令人满意。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本人提出并践行“全人格教育”,坚持三线内容有机融合、五育并举培养有用的人,探索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改革的一条新路。 关键词: 全人格 三项内容 五育并举 有用的人 自1999年起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过了20个春秋。20年里,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者们围绕着素质教育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探索与实践,但是结果似乎并不令人满意。在中小学只重视知识教学、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本人提出了“全人格教育”,坚持三项内容有机融合、五育并举培养有用的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全人格教育的意义 全人格教育是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的素质发展不同步、众多学校喊的是素质教育实际上实行的仍然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全人格教育指的是健康、高尚、智慧的人格教育,其本质是提高人的质量,目标是培养有用的人。全人格教育的提出意在培养孩子健全人格、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改变“应试教育”只重视分数、忽视孩子兴趣爱好和习惯习惯的片面做法,让素质教育更好地落地生根,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人才。 二、三项内容是重要载体 义务教育阶段是人格形成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校对孩子的培养内容很多,但是总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文化知识、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这三项内容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可操作性。文化知识、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三者有机统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文化知识教育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为兴趣爱好培养和行为习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兴趣爱好培养能够增强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让孩子更加从容地面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促进智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行为习惯教育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前提条件,也是文化知识教育和兴趣爱好培养的基础。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通过这三项内容的实施,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奠定的教育基础更宽广、更牢靠,后期不管是走上社会还是继续学习都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三、五育并举是必要手段 五育指的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一次重要发展。五育并举是培养健全人格、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德智体美劳五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的发展的五个主要方面。德育是根本和灵魂,为其他四育奠定基础和方向。智育传授知识与开启智慧,为其他四育提供智力支持。体育能强身健体、增强规则意识,是实施其他四育的载体。美育能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渗透到其他四育中,可以辅德、益智、健体。劳动磨炼意志,创造价值,提升自我,助力其他四育更好发展。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配齐师资,开足开齐课程,将文化知识、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三项内容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五育并举,不能顾此失彼,偏重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各育的发展。 四、有用的人是终极目标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本人认为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用的人。有用有大用和小用之分。大用大到世界、国家、社会、地区,小用小到个人、一个职业、一件事情。这些有用的人都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人,都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个人有知识不代表他就有文化,更不能肯定他对社会有用,比如恐怖分子、爆恐分子,他们很多都是有知识、有学历的人,但是知识与学历掌握在他们手中,越多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反而越大。一个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既要有知识、有技能、有能力,更要有好的习惯、好的品行、好的职业道德,这样他才能将知识与能力运用到正义的事业上,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为此,学校要以培养有用的人为目标,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极端做法,坚持全人格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养,让素质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长青,林可夫,苏强.“五育文化”特色育人的探索实践[J].教育研究. 2017(03) [2]孙培水,徐汉升.“五育”提升教师幸福指数[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05) [3]董殿珠.五育之首——记宣化师范德育工作[J].人民教育. 1990(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6de584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