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自己的潜能》观察课堂之“教师怎么教”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掘自己的潜能》观察课堂之“教师怎么教” 课题研究成果应用之观察课堂 第三观察组的观察主题是“教师怎么教”,有三张观察量表。我们通过对课堂以及这些观察量表实行汇总分析,总结如下: 石莉兰老师的这节思品课的课前准备非常充分,教学内容明确,对教材知识点的分析很有条理,每个知识点的过渡、衔接比较自然,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灵活,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较高,充分的展示了“有效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也体现出了石老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现就这个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我们的一些粗略的看法: 一、从教学目标上看: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拍手小游戏、科学研究数据、 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最强大脑》和《挑战不可能》、潜能大搜查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每个人都有一座待开发的潜能金矿,每个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智能,人的潜能是能够被开发的;通过学长和美术老师等两位嘉宾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协助学生掌握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通过口字加两笔、跟我学来享受发现潜能的快乐等活动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开发自我潜能。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对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石莉兰老师则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 本校刚刚获得城区级演讲比赛第一名的学长以及本班的美术老师在另一领域获得的成就,给学生讲述了他们获得成功的经历,使学生很轻松地就了解并掌握了发掘潜能的方法。突破了重难点,也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 三、从教学方法上看:石老师的这节课,主要采用了讲述身边案例法、情境体验法和自主探究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观看讲解图文资料、嘉宾的讲述、学生自身的情境体验分析等方法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并愉快地在一节课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四、石老师的教学过程可谓是环环相扣,非常紧凑: 首先,石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安东尼·罗宾----世界第一潜能大师导入新课,接着通过计时拍手小游戏和一些科学研究数据论证,经合教材展示图文资料介绍、了解人的七个方面的智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什么是潜能及每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使学生带着很大的兴趣进入下一个学习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对于学生不理解的某一方面的智能,石老师处理得比较好,例如,对于什么是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学生不易理解的,通过老师的讲授及个别学生的解释,使学生很快就明白其含义,并能很快举出这些智能体现在哪种职业中。 接着,石老师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方面做得也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电视节目、潜能大搜查、嘉宾介绍经验、口字加两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结合教材实行思考,完成学案,逐步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石老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学生能即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最后,石老师通过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式实行归纳总结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设计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水平。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由老师归纳或学生直接归纳总结教材知识点的模式。 五、本节课的不足和建议: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个人认为石莉兰老师这节课的不足表现在: 1、在让学生了解自已的智能和特长与潜能的关系这两个内容时,我认为如果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智能、潜能和特长,懂得如何区分特长与潜能的关系后,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和特长,对于这个知识的连贯性可能会更好些。 2、学生的座位安排是几个人围在一起作为一个学习小组的,目的很明显: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达到生生互动。但是,从整节课来看,不管是小游戏活动,还是要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亦或是解决教材、学案里的问题,学生之间几乎没有实行交流、讨论或合作,都是各自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相关问题,体现不出生生互动。对此个人认为,在学生实行自主学习时,老师能够适时提示小组的同学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完成潜能大搜查这个环节时,因时间有限,除了个别提问了解自己可能存有的潜能和特长外,还能够让小组里的组员互相交流对各自潜能及特长的了解;而在实行口字加两笔这个活动时,更应该充分调动小组的力量共同完成,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本人认为这节课的座位安排有点多余,因为既没有生生互动,也会让部分学生在观看多媒体展示或黑板、甚至在听老师讲授时也显得比较吃力。 3、教师面对全体学生的注重度不够。例如在本节课的前15分钟,石老师的站位几乎都是在右边(老师面向学生时)前排及讲台的位置,主要注重到的也是右边的学生;而在第15分钟后的潜能大搜查时,石老师到各小组实行巡视,我觉得有点流于形式,没能认真对等待每一小组,全班共有9组,石老师只对其中的三、四个小组进行督查,而对其他小组只是经过,并没有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这样不利于老师对其他组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384b15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