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归因模式”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时间:2023-05-15 07:23: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运用归因模式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摘要:归因旨在触发学生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归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归因 体育教学 潜能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初二年级6个平行班226名学生(男:121名;女:105)。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试验、成绩前后比较等手段对归因进行探索,以证明归因模对于指导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步骤 1.了解学生

第一学年初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分别有对体育的态度、爱好、信心、自己的能力、努力程度、考核的难度等。在一年后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分析对比,检验归因模式的指导效果。对研究对象进行50m、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800m5项测验,成绩均以期末考试形式测验,并把所测数据与平均值做实验前后对照。 2.目标导向

对学生进行目标导向是一项持久的工作,学年初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自订高一级目标,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检查学生自定目标的达成度,并帮助学生修订目标,制定实施措施。同时教师帮助学生对获得的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归因,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体育的兴趣。 3.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

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要使学生把成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可控制因素,而不能把其归因于能力等不可控制因素。对于学生来说,把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动机。 4.引导学生成功,进行归因训练

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时时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让他们进行正确归因,做到勤鼓励、细帮助、多启迪、正归因,让学生体验到因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同时教师在对学生付出同样努力而进行评价时,对素质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5.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获得更好的成绩

获得好的成绩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在于对目标持续而坚定的努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失败是成功的前奏,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养成不甘失败、加倍努力、勇攀高峰的习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对中、优、差等生采取了适度调高教学目标、增加困难和障碍、创造适度的心理压力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去锻炼和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运用归因模式指导体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动机是行为的开端。而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引发动机的基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因素。


例如:有的学生开始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未激起动机),经过教师的引导提高了认识(正确归因),提高了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的正确认识(转化),从而引起了自觉参加锻炼的需要(动机)。通过进行正确归因,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进而萌发了从事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 2.运用归因模式指导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成绩

把学习的失败归因于动机过强和过弱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教学成绩影响因素的认识。有人认为动机强烈,运动技能的形成就越快,成绩就越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学生只有处于最佳动机状态,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才最好,如果动机过高或过低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3.运用归因模式指导体育教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本校初二学生6个平行班与其他同年级学生5项素质均值的对比,经T

值检验结果表明,除实验前5项呈无显著意义外,其余值均呈差异性显著性意义。 四、结束语

运用归因模式指导体育教学实践,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具有自强精神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促使学生体育学业不断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2.陈琦《教育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林丰勋 《现代学习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王瑞元《运动生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5.王道俊 王汉澜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02c6333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