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扁鹊见蔡桓公》 课内外篇目连读训练 姓名: 班级: 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后完成以下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呜呼。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字含义 (1)又何间焉:( ) (2)神弗福也: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4)吾谁与归: ..2、下列选项中的“以”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 必以分人 B 必以情 可以一战 C 不以物喜 何以战 D 可以一战 何以战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忌不自信。 D.微斯人,吾谁与归? 4、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 二、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后完成以下各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 ..7.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闻寡人之耳”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妾畏臣 B.王之蔽甚矣 C.由此观之 D.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9.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三、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后完成以下各题: 【甲】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 ① 之病,扁鹊请 ② 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 ③ 也,使将耳不聪 ④ ,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 ⑤ :“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注释: ①示:给……看 ②请:建议 ③已:止 ④聪:听力好 ⑤石:治病用的砭石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不治将益深 ( ) (3)扁鹊望桓侯而旋走( ) ..(3)武王示之病 ( ) (4)君与知之者谋之(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12.用自己的话概括“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 13.甲文中的蔡桓公和乙文中的秦武王有什么共同点?请根据原文进行分析。 四、默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孙叔敖举于海, 。 故 ,必先 , , , , ,所以 ,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而后作; , ,而后喻。入则 ,出则 ,国恒亡。 然后知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8489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