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曹刿论战

时间:2022-04-06 22:02: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7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曹刿论战》选自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

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 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掌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择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重点文句,抓住“论战”,解读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习惯)

3、归纳法(解说:学习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重点词句的翻译 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一)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段写鲁国战前准备,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 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明确:取信于民。

2、“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明确:“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表现他强烈的爱国热情。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体现曹刿什么性格? 作用:全文的中心句,贯穿全文,反衬曹刿的远谋。 性格:显示曹刿的自信,表现对统治者的蔑视。 4、鲁庄公的仓促迎战,乡人的阻止,说明了什么?

明确:目光短浅。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


5、鲁庄公认为作战前需要哪些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评价的?(“三问三答”)(用原文句子回答)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为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重要条件? 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7、“战则请从”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表现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自然过渡到下文战争过程中实战经验的描述。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表现鲁庄公不懂战术急躁冒进的情绪的句子? 明确:“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2、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和“下视”“登轼而望”等动作,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性格?

明确:从容淡定、谨慎、善于观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 3、第二段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的?

明确:“公将鼓之”“公将驰之”表现鲁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曹刿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

4、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战机的?

明确:通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和“下视”“登轼而望”等动作,找准反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及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说明曹刿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抓住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做出正确的判断。 5、第二段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逸待劳;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选择了开始追击敌人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

(三)阅读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突出鲁庄公之“鄙”,不懂军事 2、曹刿认为最佳的进军时机和追击时机是什么时候? 明确:“彼竭我盈”时;“辙乱旗靡”时。

3、鲁国战胜齐国,除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这一先决条件外,作战时还必须采取什么策略?

明确: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抓住有利时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

—凭取信于民。(√) —凭小恩小惠。(×) —凭神灵保佑。(×)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课文中哪两个字最能概括曹刿这一人物的特点,是如何体现这个特点的? “远谋” “战前、战中战后”

(二)对比曹刿和鲁庄公二人形象分析。

曹刿:一个有政治远见的杰出军事家,忠君爱国,谨慎、果断、机敏、持重。 鲁庄公:目光短浅,鲁莽草率,昏庸无能,急躁冒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

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课文主题的方法,有利于进行课外拓展。]



附: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曹刿:有远谋

战前: 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战时: 未可可矣 把握反攻时机 未可 可矣 把握追击时机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实地调查,抓住时机 战后:细说胜利原委 对胜利成竹在胸

鲁庄公:鄙

战前: 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没有看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 急躁冒进 ,不做调查。 战后:对胜利原因茫然无知

(两者形成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49819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