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进生4篇 高校后进生第1篇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也逐渐趋向于大众化。然而高校的扩招也造就了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整体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波动,衍生而来的学业后进生的队伍也是日益壮大。由于学生学业后进,随机引发的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波动,不仅影响着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对当前社会的和谐和发展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通过日常表现可以发现,学生学业后进仅仅只是暂时现象,如果通过对学业后进生的教育引导以及心理干预,后进生完全有可能成为上等生或者优等生;只要帮助这些学业后进生找准自身的闪光点、找准自身的定位,认真分析其后进的原因,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后进生的转化也无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本文将从学业后进生的界定,国内外学业后进生的现状分析,高校学业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后进生的基本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1、如何认识学业后进生群体 心理学中从行为上将群体分为正常群体和特殊群体,正常群体是指具备正常的德智体的能力,具备相对完备的自理能力,家庭情况良好,能独立的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通过教育工作者调研发现,这部 1 分群体产生的后进生占据整体后进生的主导,他们大部分由于精神缺失,找不到自身的自尊和自信,成谜于网络游戏等其它媒介上,自甘堕落,从而荒废学业。特殊群体可以解释为:学生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造就了学生本人家庭上残缺、经济上窘迫、个人习惯不规整,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束缚住学生自身的发展,进而耽误学业,成为了学业后进生。 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一般将学业后进生定义为学习习惯不好,纪律涣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也就是老师口中的问题学生,并将这类学生打上标签,防止他们影响到潜在的优等生,但是文中需要强调这些学生没有生理缺陷等因素表现出的智力问题或者行为反应问题,也没有违法违纪表现出的道德缺失,主要还是当前教育体制下学业、品德上暂时出现比较落后,不能通过学业成绩来评价来定性学生后进与否。笔者认为后进生与非后进生是一种共存关系,可以相互转化、相互影响,可以界定高校学业后进生主要进校之后当前体制下由于自身的不适应,从而导致学业落后,进而影响了他人、集体的负面评价,无关于学生智力和生理的缺陷,通过适度的教育引导和心理干预,一定程度上能改变目前的现状。 2、国内外学业后进生的现状分析 学业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国内外广大 2 教育工作者也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国内,深圳福田教育组,通过成功教育系统研究了学业困难生的转化,并以此成果获得了国家教育科研二等奖;2010年左右,曾出现了国内学者也除了大量的后进生转化的方法,如:鲁磊转化学生、关颖不良少年因素等,将后进生的转化逐步从体罚向学生心理干预上转变,主张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接受老师的建议,并按照科学的规律跟随老师走出后进。 在国外,早在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Samuel博士就提出了学习失能,具体为学生在学校为明显身体和生理障碍,而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斯基也提出了学业不良学生的概念,并定义为对教材不适应而导致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把学生分为了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成绩不足三类。21世纪以来,哈佛大学拓展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路,主张根据学生的智力而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信心,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这一理论也为我国的后进生转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3、高校学业后进生转化方法研究 3.1实施梯队式后进生个性化分类 对后进生转化,可以依据学生后进的程度实施个性化分级引导。综合严重程度、后进类型等进行划分一般困难学生,困难学生、特困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1cab2c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