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31 21:0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与作品、作者对话,理解作者的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鱼我所欲也》是战国中期继孔子之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的作品。作者离我们久远,作品又是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表述的,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作品,与作者、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对话,从而真正意义上理解作者的思想,理解作品的主题。同时,思考在我们面临许多重要抉择的时候,应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以为重。 2.过程与方法:1)强化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首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去发现一些他们自己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做一定的探究。之后,把自己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与小组同学或全班同学合作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文,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舍生取义的道理,思考:当一个人面临生死抉择时,应该做出怎样的决定?

(二)教学难点 对重点语句及中心论点的理解。阅读议论文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理解文中的一系列重点语句以及正确地理解中心论点。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对重点语句及中心论点的理解、品赏、玩味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来完成或者说突破这一难点,真正理解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的内涵,以及这一论点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对论证方法的理解。《鱼我所欲也》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文,它在开篇即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生而取义者也,紧接着从道理上,从正、反、客观三方面进行论证,然后又列举具体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也就是讲道理、摆事实的基本(核心)的论证方法在本文的行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要引领学生去体会、品味、掌握这一方法的要领。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时(略)



:

(一)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1.理清论证思路。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 理解失其本心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二)资料补充 1“性善论”的要点 2《孟子·告子上》的主要内容 (三)新课学习、探究

1、整体把握,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完成)

第一部分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部分:论述舍义取利(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性。

2、理清两个文段的思路及论证方法



1




提示: 1、这两个文段怎么分层次?“” 2、孟子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是采用什么方式提出来的? 3、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什么意思?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什么意思?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各指什么?

(四)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文章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强调了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五)拓展

1 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2、结合现实生活,试着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只要是符合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的古今事例作论据都可。



2




结构图解:

(一) 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

1-4/提出论点:设喻

以“舍鱼取熊掌”喻“舍生取义” 5-9/论证:对比论证

所欲有甚于生

舍生:不避患

所恶有甚于死

举例论证 不用、不为

所欲莫甚于生 “义”的重要性

舍义:避患 (假设) 所恶莫甚于死

10/进一步论证并得出本段结论:“舍生取义”是人人皆有的本性。

(二) 论述:“舍生取利”是丧失人的本性。



1-2/举例论证:为尊严而舍“食”“羹”

行道之人 弗受 呼尔之食 小利(虽微不足道,却关乎生死)考验品质 保持 本心

乞人 不屑 蹴尔之食 人在小利益面前不丧失本心

3-6/举例论证:为“万钟之利”而舍“礼义” 重要性

乡(从前) 今(现在) 大利 考验品质

为身死而不受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为之 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丧失本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bc4c95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