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加法运算律中的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以及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能应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乘法运算律中的乘法分配律。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会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芍药每行12棵,牡丹每行8棵,芍药与牡丹各种了9行。芍药地长15米,牡丹地长10米,它们的宽都是8米。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师:请大家拿出导学案,我们先来解决自学指导一:芍药每行12棵,牡丹每行8棵,芍药与牡丹各种了9行。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先想想思路,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写完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先求芍药和牡丹各有多少棵,再求一共有多少棵。12×9+8×9=108+72=180(棵)答:芍药和牡丹一共180棵。 师:这位同学是用12×9+8×9求的。(板书)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生2:我先求每行有多少棵花,再求9行有多少棵花。(12+8)×9=20×9=180(棵)答:芍药和牡丹一共180棵。 师:这位同学是用(12+8)×9来求的。(板书)这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80,所以我们就可以用等号连起来。 师:接下来大家再做导学案的自学指导二:芍药地长15米,牡丹地长10米,它们的宽都是8米。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先想想思路,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写完的同学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先求芍药和牡丹各种了多少平方米,再求一共是多少平方米。15×8+10×8=120+80=200(平方米)答: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200平方米。 师:这位同学是用15×8+10×8求的。(板书)还有不同的做法吗? 生2:我先求两种花一共的长是多少米,再求两种花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5+10)×8=25×8=200(平方米)答: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200平方米。 师:这位同学是用(12+8)×9来求的。(板书)这两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80,所以我们就可以用等号连起来。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两组等式,(12+8)×9=12×9+8×9,(15+10)×8=15×8+10×8,有什么共同点? 生1:等号的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括号。 生2:等号的左边有1个9,右边有2个9. 生3:等号的左边是12+8的和乘9,等号的右边是12×9加8×9的和。 生4:都有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 师:说得真好,之前我们学习的运算律里只有一种运算。而这里有两种运算。师:如果不看应用题,只看算式,你知道(12+8)×9和12×9+8×9为什么相等吗? 生1:12个9加8个9就是20个9。 师:如果从左向右看呢? 生2:20个9拆开就是12个9加8个9。 师:道理其实就是这样的。把刚才大家说的概括起来就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指算式写) 师:那么这是不是又是一个规律呢?我们来举例验证一下吧。请大家拿出导学案,按照上面算式的特点,在验证卡的横线上写出两个算式。写完后小组成员交换,相互验证。 师:叫两个同学来说一说你写的算式。火眼金睛。符合吗?为什么? 师:经过我们的验证,发现这还真是一个规律,叫“乘法分配律”,(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知道为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吗?(把一个数分开,分配到两个算式里)刚才如果我们一直举下去,能举多少个例子?(无数个)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了。你知道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a+b).c=a.c+b.c,那么a.c+b.c=(a+b).c吗? 师:我们知道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那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吗?试一试。拿出导学案,做一下自学指导三: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35×6+65×6 135个6加65个6,就是200个6。 =(135+65)×6 =200×6 =1200 12×105 这是两个数相乘,我们要把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变成3个数。105 =12×(100+5) 个12,拆成100个12加5个12。 =12×100+12×5 =1200+60 =1260 师:乘法分配律还真能使计算简便,其实早在二、三年级时我们就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我们以三年级为例,在三年级上册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的,而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时,我们也是把12拆分成2和10,然后再分别和23相乘,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得到的。看来,乘法分配律在我们数学上应用的还真是非常广泛。大家是不是对乘法分配律理解得更透彻了?接下来,我们就做几个题练一练。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0ca5a8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