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说课稿

时间:2022-12-20 03:05: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课稿

四年级 程虹

本节课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思路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四方面进行阐述。 1、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观察、动手画、把四边形分类、交流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获得发现成功的愉快体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

(1)重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与它们的关系。 2)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4、教学准备: 多媒体、部分不同的四边形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法:组织---引导----订正总结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形成知识体系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请同学们说出这些都是你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他们认一认。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为扩展新知作好铺垫.)

(二)认识特征,明确关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操作,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根据这一要求,我有序地安排了七个层次探究活动。 1、画图形

小组分工合作,画出这些图形。(学生合作画图)


(设计的意图:通过看、想、画这一过程,唤起学生头脑中对四边形的已有认知。同时采用分工合作:一是为了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是为了合理安排时间。 2、作品展示 3、作品分类 4、观察图形

观察你们分类的图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图形回答。

(1)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

2根据学生的交流发言,小结出: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观察、思考、探究、质疑,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智能)

5、验证结论。

1打开书64页,找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引导学生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刚才观察到的结

2)教师电脑演示验证方法,你的方法和它的一样吗?(课件演示验证过程)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掌握图形的特征,还有机地进行了教材重组,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

3)练习。

(课件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内化新知,体验成功之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调控教学进度,以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生活中的应用

说一说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上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四边形(欣赏图片,伴有音乐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一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四边形,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为生活服务。二是营造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学习氛围。) 7、探讨四边形间的关系。

1)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一下你的理由。 分小组讨论,然后交流结果。 问:平行四边形与梯形都是几边形?

教师点出: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用这样的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四边形的关系图)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现有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图形间的关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

(三)拓展深化

课件出示情境图,请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四边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出示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图形,既可以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巩固练习 1、判断题。(课件出示)

(本练习的设计目的是在学生经过练习后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从感官上的判断上升到了理论的判断,加深对其图形特征的理解.

2、分一分。(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应用要求,让学生思维有发展的空间,鼓励学生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31bbfc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