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时间:2023-04-06 22:54: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策略

—以天水市石马坪中学为例

1.国外关于情感态度培养的研究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Comenius, J.A.)主张教学应该“能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而积极的情感态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Krashen(1982)监查模式中的“情感筛选作用”,也说明情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他能左右注意力对智力活动的引导,能影响对输入信息的反应和输出信息的选择。Krashen(1981)得出积极的情感因素如兴趣,自信对知识的筛选作用较弱,从而大脑知识吸收的越多;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如焦虑,沮丧对知识的筛选作用较强,从而被传送到大脑中的知识很少甚至为零。所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有效吸收知识,内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而且D. Brown从他本人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得出: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本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感情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情感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告诉我们,情感或态度的教学是一个价值标准不对内化的过程,教师或教科书上所介绍的价值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学生必须经历接受、反应和批评、组织等连续内化的过程,才能将它们转化为自己信奉的内在价值。

2.国内关于情感态度培养的研究

陈秋林(2010)指出情感是人看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李留根(2011)也提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卢家楣(2002)这位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情感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感觉,情绪、心情以及态度,包括动机、兴趣、个性、意志、自尊、渴望、抑制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一次把情感作为教学内容与提出,首次明确提出:“积极的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孟春国和卡尔.罗杰斯Karl,Rogers主张尊重并发展人的个性,教育目的不仅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他们都反对那种压抑学生,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单纯地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他们都认为教育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体系,最终使学生能够教育自己。

冀艳丽(2007),席艳艳和梁天万(2011) 何国文(2012)和王小芸(2013)一致认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以上各方面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智力的发展。罗翠(2012)也认为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单增敏和周德珍(2011)指出情感态度最容易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有用武之地, 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动力。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 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 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愉快、惊喜, 则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愉快、满意、乐于接受的情绪,并转化为积极的情感;否则会产生烦恼、不满、甚至抵触的情绪,形成消极的情感。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课堂教学中有关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关于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立足于本地实情,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缺乏重视,只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因此,笔者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合自身在天水石马坪中学的支教经验,分析学校教学所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探讨通过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和愉快学习法等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学习提供解决策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248e6eaf705cc17552709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