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几点思考-2019年文档

时间:2023-02-17 23:21: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作为指导思想,以小学科、大课堂为课堂教学特色,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关注社会,走近生活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这也就是说,当今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性。所以,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树立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教学观,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让给学生,把自由还给学生,形成一种多角度的立体式教育

让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给学生打开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引导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馆、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在自由的时空中自主发展。如:在学习我的家乡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东营市的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进行绿色行动专题研究。首先倡导学生自由组合成调查小,并制定出小组的调查计划,然后组织学生实地调研,有的小组走到广利河各河段采集水样,有的小组利用培养实验,了解水污染情况,有的小组深入河道附近的工厂、社区,运用拍照、摄像、采访、实地调查等手段,收集广利河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有的小组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一些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再次组织讨论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判断、分析。最后,要求每一个小组根据本组的调研情况出谋划策,写出环保倡议,为广利河综合治理工程绿色口,向自己身边的人或走向社会做宣传,用实际行动去创造绿色生活

1 / 3






二、自主学习,培养兴趣

1、新闻360。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开设了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人与自然等栏目,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我们的地球以及与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小生灵,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爱自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又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共同关注。在教材中穿插了很多小资料,如在品德与社会学的发展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光合作用的发现《物种起源》的发表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等。其实这些重大品德与社会事件的发生,往往里面蕴涵着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蕴涵着人类不朽的探索精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这些材料,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学习,来感受科学家为之付出心血的艰辛,来感受他们身上永不言败的探索精神。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面对面。针对某一重大品德与社会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如:针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组织学生讨论其间反映出的人类品德与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品德与社会未来发展远景、及对整个人类在生存能力、生命和生活质量上带来的影响,课后布置学生以基因研究给我们带来什么?”为课题查阅资料,再把学生搜集整理的材料进行展示交流。运用这种形式能够引导学生把教材基本理论进行拓展和延伸,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加强实践,引导探究

学生学习的探究能力不是教师一日之功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像一个婴儿,不仅需要我们精心喂养,还需要耐心呵护。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与之一理,我们不仅要在课上有点子,在课外也要进行一些尝试。如:

日记月报:撰写品德与社会学日记、创办手抄报,主题与素材的选定可以灵活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所学内容来选定,允许仁者见仁,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761df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