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评

时间:2023-01-02 18:04: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新知的生长点上着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评课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日常生活中已经大量接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两种图形,不光能轻而易举地从一堆图形中把它们辨认出来,也能比较容易地观察并描述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但是如果我们再深入地去了解学生、剖析教材后会发现这不是一节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的课,它是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起点和开始。怎样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蓄力量呢?本节课的教学应在新知生长点上着力。两位老师都能较好地找准学生的起点,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新知生长点。以下几点是做的比较好的:

一、 找准起点,捕捉探究视角

长方形的各部分名称是一种规定:长的边叫长,短的边叫宽。两位老师处理的方式比较相似:在名称的教学上一带而过,然后变化长方形放置的位置(竖放、斜放)进一步认识长和宽。这样不仅消除学生的思维定势,而且凸显本质特征,长和宽只和长度有关,与放置的位置无关。认识了长方形的各部分名称后,把观察点逐渐聚焦在图形的“边”和“角”上。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观察视角的聚焦是后续学习其他图形的基础。

二、多维验证,体验探究方法

学生以往对图形的认识,大多来自直观的观察和感受,真正从本质上探究图形的特征还是第一次。在猜想图形的特征之后如何验证,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体验,是探究其他图形的特征的“金钥匙”,也是本课学习的重中之重。这一环节两位老师都放慢脚步,花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体验探究方法。采用小组合作验证特征,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进行。

张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老师给你提供了材料,你可以用量一量,折一折或者比一比的方法来验证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钟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但是能不能帮老师来验证一下它们的特点呢?

用“折、量、比”等方法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既是对前面猜想的证实,更有助于学生在操作验证的过程中深入地感受、理解两种图形的特征。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体验活动,正是学生走近图形的本质特征的过程,为学生积累经验进行顺向迁移打下基础。用折的方式验证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把正方形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了哪些边的长度相等?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之后,证明了哪些边的长度相等?回顾三次对折的过程,怎样说明四条边都相等?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操作活动,更隐藏着严密的推理活动,需要学生手眼脑协调配合,


一边操作,一边思考。



(在验证正方形四边相等是本环节的难点,学生误认为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就能说明四条边相等,因此教师有意放慢步伐,让全体学生折一折,比一比,引领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

三、 变中不变,感悟图形关系

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最初认识是孤立的,他们认为长方形就是长方形,正方形就是正方形,所以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不能生硬地将“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塞给学生,如何比较自然的、简单地让学生接受这两种图形的关系。

张老师:老师也画了一个长方形,仔细看,对边相等吗?(长一直缩短到与宽一样长)对边仍旧相等吗?那这个图形是长方形吗? 生:是的

师:它是一个长方形,但是它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呢?它不仅对边相等,而且4条边都相等!说明了它是长方形里面特殊的一种图形,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 钟老师:老师也画了一个长方形,现在老师撕下一条,看对边还相等吗?再撕下一条,对边还相等吗?再撕下一条,对边还相等吗?现在我们来看,它变成什么图形了?(正方形)

所以,正方形是不是具备了长方形的特点?(是)所以说正方形就是特殊的长方形,不但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板书“特殊”

两位老师:变化中一直追问对边相等吗?对边还相等吗?这样在“变”“不变”的思辨中,学生初步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张老师还通过一个“找家”的游戏进一步理清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最后两位老师设计一个“如何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的练习,进一步渗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包含关系。

建议:本节课既然是一节研究平面图形的“种子课”,那应该为后续学习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因此在课堂小结环节应该引导学生梳理两点: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可以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展开。基本的研究思路:观察——猜想——验证的基本思路来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4100183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