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说课稿 七河中学 杨秀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 《论美》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 “学学牛吃草”为主题展开,单元要求是“读书要讲求智慧,读书有精读与泛读,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论美》是一篇杂感,选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作《培根论人生》,当为经典著作。培根是英国哲学家,在这篇杂感中,他论及人的外貌美,形体美,行为美、品德美,最后提出了希望“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美的境界。随感式的写法虽于条理不够分明,却于字里行间透露出哲学家对“美”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熏陶的绝佳范本。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了解培根的审美观,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 2.感受美的内涵。 由于本文是一篇随感式的文章,形式不受议论文的束缚,论述富有跳跃性但又丝毫不离“美”,语言具有准确、精炼、隽永、形象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锤炼推敲,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因为学生的视野范围较窄,思维想象能力不足,表达能力比较欠缺。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发挥想象力,感受美的内涵,表达对美的理解。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建议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上,具体的学法是自读法、勾画圈点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在合作交流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品位美的语句,营造品读美文的氛围,增强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论美》的课堂教学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欣赏图片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这一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预设了三个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说读和概括能力。在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强化感知。问题如下。 (1)本文的题目是《论美》,作者论了哪几种美呢? (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是哪一种美?) (3)本文采用那些论证方法来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 环节3探究合作,品味语言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他的话常常被人引为格言,非常值得品味。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选取最喜欢或者觉得最精彩的一句话,进行品味通过本环节的活动,不仅使学生自觉地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感受优美的语言特色,而且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环节4讨论交流,拓展延伸 对美的理解绝不仅仅限于课文,在理解了大师培根对美的论述之后,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人或事。并积累名人名言。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的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联想力,从课文出发,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有所想有所说,拉近了写于四百多年前的《论美》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品质和情操。 环节5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布置了一篇开放性的作业:写一篇关于“美”的练笔。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52e053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