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评课稿 -CAL-FENGHAI.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我听“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一内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所接触,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所以克和千克这一概念的建立,说说简单实际却不容易,有幸聆听了高老师对这一内容的执教, 受益匪浅。 1、开门见山,引入课题。 课伊始,高老师就拿出学生熟悉的两件物品(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跟着老师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哪个重一些?在学生生活经验和初步体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然后老师出示收集的一些物品的质量,发现物品都有质量,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最后老师揭题:物品有轻有重,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克用英文字母ɡ表示,千克用英文字母kɡ表示。克和千克是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数学王国中的这两个新朋友。简单明了,直切主题。 2、重视学生个体体验的实践 克和千克概念的建立只能借助于肌肉的感觉,所以只有让学生个体充分地体验,才能较好地感知。以前也听过这一内容的课,任课教师大多重视1克和1千克的体验,而实际生活中,较小的物体质量一般也有几十、几百克,刚好是1千克的物体,生活中也不常有,基于上述种种分析,高老师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体验1克和1千克外,还花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几克和几千克质量的体验。在感受“几克”的质量时,高老师设计了下面这些环节:(1)找出所带物品中用克作单位的物品。(2)用手掂一掂50克、100克、300克、500克的物品,并把这些质量记在脑中。(3)闭上眼睛,请同桌把其中的一样物品放在你的手上,你能猜对吗?(4)在建立50克、100克、300克、500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再动手掂掂数学书,估计一下它的质量,并与质量接近的所带物品对比,确定数学书的质量大约是多少,然后称出数学书的准确质量,再掂掂数学书,记一记。(5)估一估身边较小物体的质量,并称一称验证。在感知几千克的质量时,高老师安排了小组活动:按要求收集好物品,每个同学先拎拎2千克,再拎拎3千克,最后拎拎4千克,体会拎几千克感觉有点累。这样的设计,提供估测再实测的体验,迎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并让学生在一次一次的对比、排除中体验实践,丰富了肌肉的感知,在充分享受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中类化了知识,较好地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7a3ae57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