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卖炭翁○白居易 2烧炭南山○3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4十指黑。 卖炭翁,伐薪○5?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卖炭得钱何所营○6南门外泥中歇。 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7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8。9口称敕○10,11车叱○12翩翩○手把文书○回○13。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14惜不得○15。半匹红绡一丈绫○16,系○17牛牵向北○18。 向牛头充炭直○ 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一节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开头先概括交代人物的基本情况,继而对他的肖像做了精炼传神的描绘,“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十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接着用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炭是老翁的全部生活依托,但也不过是换取起码的温饱而已。“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里,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这一点与白居易《观刈麦》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心理如出一辙,而其根源在社会的不公平。接下来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诗人有意将他放在雪后这样一种极其寒冷的天气状况下(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天气已如他所愿,他强忍饥寒,满怀希望地“小驾炭车碾冰辙”,挣扎着来到“市南门外”,“泥中歇”更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第二节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其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手把”“口称”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后四句写被掠夺的结果。“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却只因为是“宫使驱将”,所以“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多少无奈,多少悲愤,多少绝望,尽在其中。“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宫使竟将其“充炭直”,明明是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的抢劫,却要打着“宫市”的旗号,无耻的嘴脸更是暴露无遗。 诗人没有直接发议论,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揭露和控诉,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都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这是《卖炭翁》感人至深的重要原因。 1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自有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2[薪]木柴。 ○3[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城南。 ○4[苍苍]灰白。 ○5[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 ○6[市]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7[翩翩]轻快的样子。 ○8[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 爪牙。 ○9[文书]公文。 ○10[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11[回]调转。 ○12[叱(chì)]吆喝。 ○13[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14[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15[惜不得]吝惜不得。 ○16[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 ○ 一车炭的价值。 17[系]挂。 ○18[直]同“值”,价钱。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8b287b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