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化学选修四 第四章第一节 公开课原电池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30 22:1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 通过解剖原电池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组成,正确判断原电池的两极。

⑵形成原电池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⑴ 经历原电池设计和原理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

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⑵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和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⑵通过对分组实验及对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现象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原理 难点:原电池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位叫伏打的科学家吗?是他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就连叱咤风云的拿破伦都曾三次聆听他的演讲。这一发明引起了物理学化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一节就让我们沿着伟人的足迹探寻原电池的奥秘吧! 板书:第二节 原电池

大家 看一个演示实验:用电流计测电池的电流(电池的正极接电流计的正极)请同学们观察电源的正负极和电流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简单的电路图如图所示------此时教师在黑板的右上角画出电路图。

教师引导:指针偏转---电流产生---产生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 1.概念: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干电池是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最常用的电池,它的组成如何?我们从组成入手进行探究。

探究一 解剖干电池(学生活动三分钟左右,教师巡视)

解剖完后请你说出干电池的组成(进一步提示黑色物质是二氧化锰和碳的混合物) 播放原电池的组成:碳棒(正极),锌筒(负极),二氧化锰,氯化铵(浓缩的电解质溶液)。问:电解质溶液能导电吗?非电解质呢?

请根据干电池的组成并模拟科学家的发明过程,利用桌面的仪器和药品设计组装原电池并探究形成条件。

探究二 利用桌面的仪器和药品设计组装原电池 看哪组最认真组装的最多,设计完分组进行汇报。(也许有些同学会说这很难,是的,科学的探索过程就这么艰辛。)要求:注意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和偏转的幅度,以及电极的表面的变化,特别注意铜表面的现象。

教师逐组巡视指导(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学生做完后,下面大家分组汇报自己设计的原电池,要求各组之间的汇报不能重复。此时教师在副板书书写学生设计的各种电池。把偏转大的写在上面,把不偏转和偏转小的写在下面。紧接着教师补做两个电极插入蒸馏水的实验,学生知道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微弱的导电,电流计的指针微偏,你测的若微偏就可忽略。

特别强调铜锌原电池的现象(指针偏转,铜板上有气体)转,哪些微偏,那些电池指针不

1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动, 并解释电流计为什么会出现微小的偏转(蔗糖水中的水是弱电解质会发生微弱的电离,所以导电能力极弱可忽略)这是同学的各种组合汇总表,讨论交流总结出原电池的构成条

板书:2.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连线(闭和回路)

刚才大家设计的铜锌原电池可用这样的示意图表示,教师画出组成示意图,和干电池相比各相当于哪一部分?要求学生回答。电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使用久了的干电池为什么会变软?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还得探究原电池的原理。

探究三 原电池原理的原理探究

我们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进行探究,任何原电池的组成都是两极一液一连线,铜锌原电池也不例外,(板书两极一液一连线的框架)找一组同学叙述-铜锌原电池的实验现象并和黑板干电池示意图进行对比,再找一组同学分析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活泼金属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由铜流向锌,学生叙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原电池原理框架图。 板书:3.原电池原理

由此看来原电池反应实质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只不过是在不同区域内发生且能够产生电流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上锌片上不应该有气泡,但我们为什么看到了气泡?

最后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原电池的原理吧!播放原电池原理视频动画(注意扩展:

电极的不断变换(镁和铁),变换电极的接触面,为下面的习题作好铺垫)负极溶解消耗被腐蚀,这也就是干电池用久变软的原因。 习题:学以致用1.一个真实的病例:

有一位女士,她曾经因为蛀牙补过一颗黄金假牙,后来,她又因为车祸补了一颗不锈钢的假牙。可自从那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这到底是什原因呢?

2. 二十世纪初,一艘满载精选铜矿的“阿那吉纳”号货轮在向日本海岸行使时,突然船体漏水,而货轮既没有与其他船相撞,也没有触礁,厚厚的钢板却穿了孔。请你用所学电化学的知识帮助船长查明原因。若你是船长,应及早采取何措施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课后实践:原电池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污染。众所周知,废电池是危害我们生存环境的一大杀手!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饮水量;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并造成永久性公害。你知道污染物是电池中的哪些物质吗?请上网查询.

你能设计出无污染的电池吗?试着写出设计方案. 教学后记: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还对本节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处理和补充。

1)变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这样不仅使学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而获得直接的体验。

2)对于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教材是以叙述的形式提出的,这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利用一节干电池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这比直接提出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教材中“组成原电池的条件”这一个讨论题,问题过于空泛,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单纯的讨论可能会无从谈起,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直接经验,再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规律,最终得出组成原电池的三个必要条件。

2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4将课本后面的家庭小实验——水果电池,移到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同学理解组成原电池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电解质溶液,而且能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b74c13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