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初步养成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研究过程,初步学会通 过本质看现象的化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养成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依据实验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养成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及化学原理2.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电能是常见用途广泛的无污染二次能源。复习 怎样设计一种装置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分析 在反应Cu2++ Zn =Cu+ ZnCu2+,被氧化成Zn2+,进入溶液;而(相当于短路,用热量放出),得不到电流。如果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再以适当方式连接起来, <实验4-1> (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右图问题:1.观察实验现象?用导线连接前,锌片上有气泡冒出;用导线将铜片和锌片连通后,放入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即 2.锌、铜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H+浓度减小。 3.对比上述图1、2中的原电池有何不同?图持续、稳定的电流。 4.什么是盐桥?有何作用?K+向CuSO4溶液移动,Cl 生活中我们获得电能的装置是电 中,Zn原子把电子直接给了在溶液中与之接 Cu2+在锌片上直接得到电子,被还原成就可以获得电流, 有电流通过电路。H+浓度有何变化?锌质量减轻,铜质量不变, 盐桥是用UZnSO4溶液移动, 这样就构成了原电图1 KCl溶液和琼反应可以继 < 导引池,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呢?原电池再必修课我们学习过,这一节我们重新复习一下相关原电池的内容。 2+触的Cu在不同区域进行,池。 2中使用了盐桥,能产生型管装有饱和的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但离子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盐桥中的-向使溶液保持电中性,续进行。盐桥既补充了两溶液中的电荷,有连通了电路,还阻止了反应物的直接接触。 5.上述原电池有哪几部分构成?由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正负电极、电解液、导线、盐桥。 6.写出两极发生的电极反应。 负极: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 总反应:Zn+2H+====Zn2++H2↑ 结论:由上述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① 原电池的概念: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② 工作原理:电子从负极(较活泼金属)流向正极(较不活泼金属或碳棒)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③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两电极要插入电解质溶液)、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本质条件)练习: 1.下列装置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2.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 B.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中的电子流出的一级是负极,该极被还原 D. 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负极到正极3.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为KOH ,反应保持在高温下,使H20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2为正极,O2为负极 B.正极电极反应:O2 + 2H2O + 4eˉ= 4OHˉ C.负极电极反应:2H2 + 4OHˉ= 4H20-4eˉ D.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4.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联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蚀。将a、b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弱的顺序是 A dcab B. dabc C. dbac 图2 ,负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2H2+O2=2H20 ,电解质溶液为 ) b不易腐b的盐溶液里,无明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 D. badc 5.在稀硫酸中放入一块镀层严重损坏的白铁片,放出气体的速率是 A 时快时慢 B 先慢后快 C 先快后慢 D 保持不变 6.将铁片和银片用导线连接置于同一稀盐酸溶液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各叙述正确的是 A. 负极有Cl逸出,正极有H+逸出 B. 负极附近Cl的浓度减小 C. 正极附近Cl的浓度逐渐增大 D. 溶液中Cl的浓度基本不变 7.等质量的两份锌粉液,下列各图中( ) 8.设计原电池。已知氧化还原反应:画出装置结构示意图,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的名称。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表示其产生氢气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Fe3+ + Cu = Fe2+ + Cu2+ ,请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b95023192e45361066f5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