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米芾书法艺术的审美观米芾书法 米芾,字元章,祖籍太原,后迁徙襄阳,晚年定居润州,世称“米襄阳”“米南宫”。米芾为北宋著名书法家,善诗文,工书画,精鉴赏。其性格疏狂,行为乖张,恣性颠逸,审美观念也异于常人,故有 “米颠”之称。米芾嗜石,遇石称兄,“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曰‘此足以当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世人有流传其“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 一、米芾书法艺术审美观的形成背景 自唐代“贞观之治”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受此影响,书法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并形成了“尚法”书风。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在延续“尚法”的同时,逐渐兴起的“自省”“自悟”的禅宗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极为深刻,出现很多“意多于法”的文人书家,他们以大胆的方式去尝试书法创新。由此,唐代“尚法”的书风到宋代时开始向“尚意”转变。何为“尚意”?尚意就是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将个人情怀、素养以及追求自我的意志情趣表现在书法作品中,从而享受书法带来的乐趣,展现人性的自由,使书法成为书写个人情趣的纯粹的艺术。 “尚意”书风形成的另一原因是:在唐代,文化达到顶峰,到宋代已基本完备,比如宋代的诗歌不得不在题材以及风格上另辟蹊径进行改革,宋词兴起的原因也就在此。唐诗雄阔华丽,这是与其国力密不可分的,宋词则偏向平淡。一代文豪苏东坡大力推崇陶渊明的“平淡”之美,他曾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由此可以看出其强调神似重于外在形似。 二、书法艺术审美观之“崇晋卑唐” 米芾嗜好书画,在其美学思想上,形成一种得自然备古雅的艺术观。从米芾的书论看,他是崇古的,如对“古意”“古雅”的推重;但从其书法实践来看,又是极力创新的。米芾的美学思想可概括为:古,新,真。“真”,米芾在《自叙帖》中道:“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在《书史》中极力称赞杨凝式书法的“天真烂漫”。刘熙载在《艺概・书概》说:“裴公美书,大段宗欧,米襄阳评之以‘真率可爱’,‘真率’二字最为难得。”故“真”即天真,自然而不失古雅。晋人的“尚韵”与宋代的“尚意”虽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二者均注重内在精神,而不崇尚外在形式。在书法上,米芾极力推崇晋人的灵秀,洒脱,其在《论草书》中云:“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认为草书应以晋人为楷模,可见晋人书风在米芾心中的崇高地位。米芾虽崇尚晋人书法,但并非一味的模仿和抄袭。他是在对晋人书法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早年临习的唐人书法,将两者融汇贯通,而后自成一家。 米芾对唐人书法尤其是草书和楷书极力贬低,虽然米芾早期曾从唐人书法学起,因临学比较透彻,故对唐人书法的缺点也更为了解。其在《论草书》中云:“张癫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卑唐”的书学思想。虽然米芾对唐人书法大加批评,但并不代表他对唐人书法的绝对否定。米芾在晚年在《自叙帖》也写到自己从唐人那学到的内容,这表明他对唐人书法还是有过深刻研究的,后来的卑唐思想只是其审美意识的反思和革新。 三、书法艺术审美观之“集古出新、崇尚自然” 在《寄薛绍彭》诗中,米芾提到:“欧怪褚妍不自持犹能半蹈古人规。公权丑怪恶札祖,从兹古法荡无存。”又《跋颜书》云:“颜真卿学褚遂良,既成,自以挑剔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从以上书论中,可知米芾一直在追求一种“无刻意做作乃佳”的天然美。唐孙过庭曾提出“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的书法美学标准,这似乎与米芾对自然的评鉴暗合。在书法创作中,他提出“随字赋型”,即不做作的去安排每一个字的大小、疏密以及行与行的顾盼。米芾正是以得自然为准则,以备古雅为基础来确立自己的书法风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d588b8f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