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需要“真实” ——谈观课感 前些时候,有幸听了两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语文观摩课,收益匪浅,应该说,课堂结构有创意,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建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但细细玩味,总觉得美中不足,白璧有瑕。 镜头: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创设一个对话情景,要求表演者的谈吐中各自包含一个具有言外之意的句子。 小组开始讨论,几分钟以后,来自3个小组的几对同学先后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较快地说出了其中的言外之意。这时,第4对同学(不是同一小组,也没有一起参与讨论)上台亮相,双方配合默契,语言幽默风趣,其他同学也马上说出其话中包含的言外之意,引来下面的阵阵掌声,听课老师也不断点头…… 而我却顿感纳闷:那两位同学既不是同一小组,也没有一起参与讨论,表演怎能如此配合默契? 上面的教学行为,应该说是与新课程的理念相悖谬的。在课堂教学中弄虚作假,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或师生共同作弊,事先埋下伏笔;或教师为了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而蒙骗学生。 殊不知,这样的教学行为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小而言之,学生感到今天老师上的课是假的;大而言之,是在教学生如何弄虚作假,如何蒙骗他人。一言蔽之,就是以假乱真,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或许,教师并没有造假的念头,也绝对没有想到要弄虚作假。但 1 新课堂的确需要“真”。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ee9c5e258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