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23-02-22 22:0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X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课题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时间

《诫子书》第一课时

思维品质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思考其现实意义。 文化品格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语言能力熟记重点字的读音字形,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学习能力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教学重点

1.文中重点文言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体会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就是千古良相诸葛亮。

诸葛亮立志兴复汉室,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淡泊明志,并以此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1.题解

诫子书:诫,劝诫、劝勉之义;书,书信;题目的意思是诸葛亮劝勉儿子的信。 2.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留心世事,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

2)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


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国家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是写下这篇《诫子书》,告诫儿子诸葛瞻要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3.朗读指导

1)学生自由朗读,并正音; 2)生难字词

夫(fú) 淫(yín)漫 淡泊(dàn bó) 险躁(zào 穹庐(lú) 遂(suì) 3)朗读指导

老师朗读课文,学生注意断句。 学生分享 师明确: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文言注释解析 参照课下注释翻译文章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之行(操守、品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非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非志无以成学。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则不能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则不能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岁月)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四、文言现象小结 1.古今异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精神集中;今义: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0bd8064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