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第8课时 5以内的减法计算

时间:2023-02-24 12:08: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

8课时 5以内的减法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7,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和P28~29“练习五”第4789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2.经历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学会用三句话讲述图画内容,培养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

自主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心灵感应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先把小组内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例如:教师出示3-2=1 个算式,让小组中的部分学生能看见算式,另一部分学生看不见算式。然后请看见算式的学生想办法把看到的算式意思进行展示(学生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另一部分学生猜。

展示学生的作品,注意展示不同的种类,可以展示学生不同的画法,也可以用学具操作、表演等。

师: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表示,为什么这些同学猜的算式都一样呢?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虽然表示的方法不同,但都是从3里面去掉2,还剩1,所以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步理解减法意义的基础之上,将减法模型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学习5以内的减法计算

1.课件出示教科书P27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结合看图经验,可能会说出:树上有5只松鼠,跑了3只。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树上还剩几只松鼠?)



1


数学

师:要求还剩多少只松鼠,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5-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3”,并追问算式中的“5”和“3”各表示什么意思。)2.理解算法的多样化。

师:(手指着5-3这道算式)这道算式的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看图得出结果。 预设2:从5开始倒着数,543,还剩2只。 预设3:因为5可以分成32,所以5-3=2 预设4:因为3+2=5,所以5-3=2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5-3=2(板书“=2),你喜欢哪种方法?和同桌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存在差异,学生的算法会呈现出多样化。让学生在理解他人的算法后,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第1题。

师:你能先说说图中表达的意思,再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的意思,并提出数学问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学情预设】预设1:原来有5个苹果,小刺猬背走了1个,还剩几个?列式为5-1结果是4(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2:原来有5个苹果,小刺猬背走了4个,还剩几个?列式为5-4,结果是1(师追问:你是怎么算的?)

(渗透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 师:比较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感受被减数、减数、差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2.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说清第一幅图的图意,并列式计算出结果,说说是怎样算的。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有4朵花,划去1朵,还剩3朵,算式是4-1=3 师:观察第二幅图,你可以自己选择划几个,再列出相应的算式。 【学情预设】讲评时,请不同答案的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图意。 预设1:有4朵花,划去2朵,还剩2朵,算式是4-2=2 预设2:有4朵花,划去3朵,还剩1朵,算式是4-3=1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情境中进一步明确“划去”的意思,指导学生明白从整体中去掉几个,就从总数中减去几个。

3.完成教科书P27“做一做”第3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道算式和对应的图,在理解图意和算式意义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小题。

【学情预设】指导学生明确减去几就涂几个,没有涂色的就是剩下的。

【设计意图】这一组习题的练习,首先是通过读懂图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其次是利用减法的含义,通过操作进行计算,巩固算法;最后利用算式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减法算式中有联系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提示】

教师要对有不同算法的学生给予鼓励,并注意当一位学生说出一种方法后,提问:谁听懂他的方法了?你也来说一说。在确认每个学生都明白这个方法后再进行新的研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744c58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