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财务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作者:杨 静 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8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高度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早在2015年9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部署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随后,不少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各省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改革方案,提出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中长期目标。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财务问题 第一是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资本占比有所下降,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中为了盘活企业国有资产,引入非公有资本,调整国有资产结构与布局。虽然一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完成,但是被质疑存在国有资产价格低估引起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一是由于在并购时,非国有企业由于其资产的复杂多样,资产评估无法做到真实可靠;二是由于本企业员工持股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导致出现自买自卖现象;三是由于改制的不公开透明,致使有关人员为牟取暴利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 第二是怎样建立更加全面高效的决策体系。现阶段企业属于股份制,大股东对企业董事会具有最大影响力,同时大部分股份制企业在作经营管理决策时通常都表现出最大股东的意志,大股东在重要环节与人事管理决策上具有否决权。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股份制企业通常都是国有资本控股,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在董事会具体席位的安排上也有要求。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更为合理的决策体系。[1] 第三是怎样对混合所有制企业予以有效的监督。因为国有企业不仅受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监督,同时还受到国资委等监管部门的监督;而对民营企业而言,大部分都没有建立相对健全的自我监督体系,而部分上市公司也仅仅是受到社会监督。因此,企业的各种资本形式面对的监督体系具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各种组成形式的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如何科学地整合企业监督体系不仅关系到企业资产安全与经营风险,而且还影响到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事前做好财务管理顶层设计 一方面,应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企发展的思路与重点,健全产权保护制度,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经营发展带来制度依据。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力求将业务、资金和资源进行合理整合,确保内部资源得以优化配置。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应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取基于产权经营结构的多层资产管理体系,明确产权,同股同权,依法保护相关股东的合法权益,从而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运行机制,从而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 另一方面,应逐步深化产权结构改革。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对国企股份实施改革,实现了政企分开,然而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相对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他股份持有者和政府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依旧存在。另外,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应当有更多的资本融入国企中,但因为企业资产产权结构过于清晰,导致难以有效吸收外来资金。还有部分国有企业即便在改革后仍然抱持那种传统的思想观念,这些都是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相违背的。所以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国有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产权经营结构与多层资产管理系统,应当逐渐建立相互平衡与制约的运行体系。对内,应当支持员工投资持股,调动内部持股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改变过去国有企业官僚资本垄断的局面;对外,应当引入更多的民营资本,分散企业股权,推行竞争上岗以及职业经理人招聘体制,降低行政对财务管理的干预。 (二)事中完善财会管理和监督机制 集团化公司应当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即更加完善和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机制。首先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有企业资产结构更加复杂,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业务、资金以及资源进行整合,确保企业内部资源实现更优化配置;其次是坚持分级管理和分级考核,在企业财会管理体系建立时,管理与考核必须分级处理,强化监督工作,确保责任落实,从而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后是实行资金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以及财务集中管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各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在财务担保与投资过程中必须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经营风险。另外,还需要主动树立以现金流量为主的财务管理理念,借助现金流量指标范围构建财务预警机制,强化对资金收入、支出的监管。 同时,还需要逐步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财务内控监督机制,推行服务战略、创造价值、规避风险、信息准确的管理定位。构建动态平衡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集团的权责配置、集权和分权设置、财务管理机制等都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宏观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动态调整。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借助构建内部审核体系,做好财务管理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活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国企的子公司进一步增加,财务会计信息也更加复杂,因此应当借助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方式来提升财务监管水平。另外,还应当推行更有效的激励手段来激发企业职工的财务参与意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事后建立考核评价指标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当严格按照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借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国企经营管理者以促进资产运行效率为核心,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逐步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与占有率,提升国有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首先是要确定考核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现阶段财政部、国资委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清楚的规定,企业集团对下属各企业也有一定要求,要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指标计算方法,确保各项指标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其次是坚持财务分析和经营分析相结合,财务分析即针对指标计算涉及的财务信息数据的质量展开分析,研究影响财务数据的因素、方法选择因素等,确保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反映企业资本经营本质。在做好财务分析的前提下,对企业资本经营状况展开分析,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经营业务。财务分析的关键在于确保评价指标数据的准确性,经营分析的关键在于调整思路、解决问题及提升经营效率。 三、结语 在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属于非常关键的一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应当尽快建立更加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充分融合,有效规避经营风险,确保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够规范运行,真正确保各种所有制资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为山西大原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顾昕.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财务管理[J].上海国资,2017(01):88-8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29e6e8be6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