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学的定义主要分属于:第一类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孔德、斯宾塞、涂尔干);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M.韦伯(社会唯名论);至于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是第三大类。社会学的定义:指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功能:1、认识和改造社会:a、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b、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2、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 奥古斯特·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的创始人,正式提出“社会学”,是“社会学之父”;(2)赫伯特·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提出了社会进化论(优胜劣汰)和社会有机论(营养、消化、调节);(3)卡尔·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二、2. 形成阶段(约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1)涂尔干:法国首位社会学的奠基者;(2)马克斯·韦伯:科层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1)社会存决定社会意识;(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阶级斗争是历史变迁、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于实践原则(最基本);(2)思维方式的辩证性(联系、发展、矛盾);(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 社会学方法体系:第一个层次 → 方法论原则 (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原则、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第二个层次 → 具体研究方法;第三个层次 → 技术手段;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的特征:动态性、整体性、经验性;范式: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论的方法。(实证范式、批判范式、解释范式) 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概念是将社会中的同一类现象和过程以及共同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概念包括实体概念和非实体概念。研究者在使用一个概念时,需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的范围)2、变量,是指含有数值变动的量。变量一般有两大类:一是因变量,是要解释的现象和过程;二是自变量或独立变量,是自己独立发生变化的变量,用来解释现象或过程的原因。3、假设:社会学研究中的假设是一种预设的变量关系和尝试性解释;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一、问卷调查法,调查研究方法是向研究对象询问社会背景、态度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所谓信度,是指同一测量工具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并不能保证准确性。所谓效度,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工具是否适合于所有要测量的对象。(信度是效度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二、田野调查法,也叫田野工作,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生活的场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三、实验法,就是在控制某些条件的情况下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历史比较法,它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的文献资料;二是民间历史资料。所谓抽样就是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即样本,然后根据样本所包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估算和推算的过程。抽样技术相关概念:a.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或者单位所组成;)b.抽样单元和抽样框(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抽样框又称 “抽样结构”,是指对可以选择作为样本的总体单位列出名册或排序编号,以确定总体的抽样范围和结构)。 社会的本质1、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有两大派别:社会唯实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的集合,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马克思对社会的论述: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社会的概念,社会是以一定物质生产为基础,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社会的特征1、社会以人群为主体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本质)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2、资源要素3、环境要素4、文化要素(包括及其含义见课本 页) 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功能。4、积累和发展功能。腾尼斯区分了公社社会和社团社会两种类型。1、公社社会:指的是绝大多数社会关系都是建立在个人的亲友关系基础上的社会。(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2、社团社会:是指建立在非人情、正式的、契约化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 业缘关系---社会分工。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文化的定义:某一民族或群体代代相传的共享的整体生活方式,是赋予一个社会以特色的,长期凝结和传承下来的思考和行为的方式及结果。具体包括某一集团或群体所带有的价值观念、所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创造物。 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群体历史习惯性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文化是人类具有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文化的特性:1、超生理性(习得性)、2、社会性(共享性)3、象征性4、全括性5、整体性6、文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主文化与亚文化 主文化:为社会上大多数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仅为一部分社会成员所特有的文化。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别也是相对的,是大文化和小文化的互相转化关系。主文化与反文化 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反文化一般是亚文化,反文化不一定是错误的,主文化不一定是正确的。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是指有 1 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 所谓非评比性文化也称中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文化的功能: 一、认同功能;二规范功能;三、整合功能;四、涵化功能(文化涵化是指异质的文化接触引起原有文化模式的变化) 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初始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发展社会化(继续社会化)4、逆向社会化5、再社会化;(会将社会化类型进行归类) 社会化的理论视角:1、库利→“镜中我理念”他认为自我主要是社会的产物。“镜”指社会,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2米德→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与“客我”两个部分。“主我”首先发展起来,“客我” 却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得以出现。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按快乐行事,原始人;自我----按现实行事,现实人;超我----自我理想,良心)4、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5、生命历程理论,社会变迁对个人生活与发展的显著影响。 社会化的生物及社会条件 生物基础:高度发达的大脑 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较长的生活依赖期;4、较强的学习能力。 社会化的环境条件:家庭、学校、同龄群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龄群体对于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一、早期社会化 包括儿童期和青年期的社会化 二、继续社会化 包括中年人的社会化和老年社会化 社会化的途径 →两条途径: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 两者的关系:在哲学上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相辅相成,人的社会化是通过其两者实现的。社会化的内容1、生活和劳动技能的社会化 天赋潜能 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技能)谋生能力(发展技能)2、道德社会化 3、社会角色扮演 。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待,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的类型 1、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2、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3、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社会角色扮演过程 1、角色确定2、角色表现(道具与行头)3、角色建构 角色扮演中的常见问题 1、角色冲突(各自的含义)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社会互动也就是社会交往。二、社会互动理论 1、符号互动论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5、社会交换论 交换的报酬主要有四类:金钱、社会赞同、尊敬和依从。其中金钱的价值最小,依从的价值最高。6、本土方法论 社会互动的情境 1、根据参与互动的人数,分为二人关系、三人关系、多人关系。2、根据互动的目的,分为工作情境、社交情境、熟悉情境。3、根据活动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分为情感关系、工具关系和混合关系 。社会互动的过程(芝加哥学派) 1、竞争:双方争夺同一个目标---排斥关系2. 冲突:出现以攻击对方为目的的行为--对立关系 3、顺应:一方或双方会部分地改变其思想、态度和习惯来适应对方,减少或消除冲突 4、 同化:顺应的结果使双方在很多方面日益接近、融合,趋于一致。 社会互动的维度:向度 深度 广度 频度 社会互动的类型:社会互动的几种主要形式: 合作 竞争 冲突 强制 顺从与顺应 集合行为又称为集体行动或集群行为,它是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集合行为的特征:1、人数众多;2、无组织性;3、行为者相互依赖;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恐慌;谣传(谣言);骚乱;时尚(流行)。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社会群体指由于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这里指的是狭义的含义) 。群体的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社会群体的类型进行归类判断 初级群体的基本类型:1.家庭2.邻里 3.游戏伙伴4.朋友圈子 社会组织:(狭义)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特征:1、社会组织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组织起来的群体2、目标特定而明确 3、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 4、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规范;地位;角色;权威 科层制: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科层制 - 主要特征① 明确的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 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⑤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关系。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6fe647a1eb91a37f1115c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