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15 14:03: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少年闰土》教学及反思

从教以来,虽说不是第一次教学《少年闰土》,但是这一次的教学却有不同的感受,而且分外深刻一些。

一、备课中的新发现

在这次备课时,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小说都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这个特点,一般利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进行深入刻画人物形象,四单元利用环境描写、故事情节,衬托人物形象。但是这次在备课中发现,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利用“我”“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素不知道”“我”和朋友们“所不知道”的描写,借“我”的孤陋寡闻,从侧面衬托出闰土的勇敢聪明、见多识广,也能体现出“我”对自己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记住上次教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侧重于单独理解这句话“他们不知道的那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而这次的理解方式,用“我”的不知道流露出了“我”对现实生活环境的不满,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显得更加的简洁明了,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一些。

二、教学新发现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篇课文可以利用“和少年闰土相识,闰土的相处,以及惜别时的三个部分来理解,而且重点放在对与闰土相处的过程中他告诉“我”新鲜事中感受人物形象。

相识的过程中,通过外貌描写以及动作,感受到了闰土的淳朴的形象;而在你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的新鲜事中,让我感受到了闰土的聪明勇敢、见多识广;离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如此深厚的感情,却不得不分别的那一种不舍和难忘。

如此教学,线索就更加的清楚,理解起来就更加的轻松,因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把自己最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放到了文首,起到了突出重点的作用,这样的行文特点,我觉得同学们也可以及时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三、小说人物形象塑造,讲究方法的总结 1.外貌描写

鲁迅先生对人物塑造非常有方法,对人物外貌的描写,短短的几句话,却刻画出一个健康、淳朴的农村少年形象,“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项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每一句都代表人物外貌的某个特点,而且都能体现人物与众不同的之处,抓住与众不同,人物形象才更有辨析作用。

2.典型事例

通过几个典型的事例,有详有略的进行介绍,突出了闰土,聪明


能干、见多识广的形象,平时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写文章,都讲究把一件事写具体,像这样选择多件事儿,有详有略使得整个人物更加的丰满起来。

3.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非常有特色,语言描写中没有提示语,读起来让我们感觉就像是在真真实实的对话,少了提示语,感觉对话就更加流畅,没有了阻挡,理解起来更有更具画面感。

4.动词的运用

连续动词的运用,让描写画面感更强,如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罩,这些动词的连续运用,可以看出闰土的聪明以及做事的迅速,动作的轻巧敏捷,让我们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的准确,让闰土的形象丰满了起来。

四、本节课教学的反思

因为学生对鲁迅的生活离我们很远,当时又是白话文与现代文过渡的时候,有些语言表的形式还倾向于古文,所以孩子们读起来理解的就有一些困难,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时就答不上来,读懂文章的时候就欠缺一些,所以在理解课文中总有点感觉磕磕绊绊的。

当时孩子们追究于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在概括几件新鲜事的时候,因为同学们课文读的不熟,所以磕磕绊绊的,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答案,但有的同学还是一脸茫然,这就证明了课下的预习功夫还有待于提高。

还有在闰土与“我”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读的时候感情的融入还不是那么准确,孩子们对待书中所讲的一些内容没有没有深入理解,所以语调、语气方面把握的不是那么的准确。

五、套路《少年闰土》行文方式,化为学生写着智慧

学了《少年闰土》,也感受到了描写一个人物,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让人物形象才丰满起来。

利用典型事例详细描写来凸现人物形象,还需要利用多个事例有详有略进行刻画,这样能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

动作、语言、外貌描写更能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征。 最后,决定利用文章的表达形式:相识、相、离别,构思全文,然后把与朋友相处最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套路到课文的首段中,并且刻画环境以及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衬托出人物形象。这些方法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去,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大家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0c2ad1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