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潜在优势 ——科学利用农村生产生活素材 “翠兰茶香风光美,杜鹃花开映山红”,岳西山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人们朴实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我们科学课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 一、无限资源 “对儿童而言,他们对神奇的世界在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的兴趣,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伴随着他们的童年生活。”在我们岳西山区,孩子们夏可下河捕鱼摸虾,秋来上山摘花采果;冬可玩雪滑冰,春来鸟语花香。儿童的生活是那么的丰富精彩。而其父辈们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又怎能让他们忘怀:栽秧苗、种蚕桑、摘茶叶、架小桥,用牛耕田、饲养猪羊、整理大棚、栽种瓜蒌……儿童耳濡目染,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充满科学,科学就在他们身边,仅仅欠缺用系统的科学知识予以解释、归纳。 二、若干示例 根据季节时令的不同,我们可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章节的顺序,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如《养蚕》一章的教学,根据时令,可安排在五月指导学生开始观察记录有关蚕的全过程,六月中旬进行养蚕的课堂教学。因为我们岳西山区一年养四季蚕,第一季就在五月份。起先可组织安排布置学生在五月上旬到蚕的共育室或自家里进行观察、记录蚕卵培育成蚁蚕的全过程,了解并记录共育室的气味、温度及消毒情况,蚕卵的外形及颜色,快孵出蚕的卵的情形,蚁蚕的长度及颜色。探究一下蚁蚕生下来为什么身上就有一根不长的细丝,其作用是将它固定在食物上以免被风吹跑。再到五月中旬,可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在家帮爸爸妈妈养好蚕的过程。记录蚕的发育过程,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详细观察和记录下它们的进食时的状态及发出下雨般沙沙的声音,起眠及醒眠的时间及次数情况。了解蚕起眠时的纹丝不动和蜕皮时的痛苦,醒眠时的猛食桑叶和石灰粉在其间的作用等等。最后到六月中旬,可观察记录蚕将要吐丝时的通体透亮及吐丝结茧时的情形。在以上期间,鼓励孩子开展一些探究性活动,像“蚕吐丝到何种程度才能将茧卖出”、“僵蚕是怎样形成的”、“出现脓蚕的原因又是什么”等。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养蚕的精细和耐心,出现坏蚕时的应对方法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指导活动,学生不仅了解到蚕的寿命、形态变化、生活条件,还让学生懂得了珍爱小生命,感悟到蚕的奉献精神及其对人类的贡献,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与生活的艰辛。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变得那样的轻而易举,课堂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这对于不易获得蚕卵和桑叶等实物材料地区的孩子来说,我们占有明显优势。岳西山区农村家家户户绝大多数都种植蚕桑养蚕,许多学生还亲手照料过蚕宝宝的“饮食起居”,关键在于如何更加合理科学地使用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 又如“生物钟”的教学。可带领或指导学生到附近农户家的大棚蔬菜园及养猪场进行观察、记录。大棚蔬菜园里的散热白炽灯和保持恒温的塑料膜能让植物在寒冷的黑夜也能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能茁壮成长。养猪场的漆黑一片让猪宝宝永享高质量的睡眠,吃着睡,睡着吃,体形越发的肥胖。让学生掌握人为地改变动植物的生物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的现象。 再如植物体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等进行的营养繁殖。更是我们山区孩子喜闻乐见的趣事。红薯的挖洞窖藏、剪茎栽培方式,生姜、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又再如探究小动物蚯蚓的繁殖方式,将整只蚯蚓切成几段,埋于潮湿的土层,观察其是否能存活,是否能自行修复完整。我们农村小学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记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领悟着科学知识,而且感悟着科学的趣味性。 三、实施依据 1、符合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对身边任何新鲜事物均充满好奇心,科学家的好奇心能终生保持。牛顿的好奇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的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孩子对于身边科学的好奇更是不容抹杀,我们要让山区的孩子们感到大山里也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生活的大山土地上。 2、符合《标准》的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我们通过学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b4c1f1f227916888486d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