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孙权劝学》 科目:语文 提供者:高霞 一、教学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单位:大同市矿区恒安一中 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揣摩文中对话描写,品味用对话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年龄特点导入课文,学生容易进入情景,激发兴趣。在“疏通文意”这一环节上改变了以往文言文逐字逐句翻译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分组译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整节课的设计有张有弛,从故事导入,以学生自主讨论结束,在整堂课注重“读品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文为本”和“学有所乐,学有所获”的现代教育理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多次朗读,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进而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1.体会对话人物的神态、口气、心理,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及主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看图片,故事导入 认识这三幅图片的人物吗?今天的故事先从吕蒙说起,吕蒙曾是孙权手下一个草莽英雄,英勇善战却不习文,而后来却成为学识英博之士,这中间究竟演绎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一文。 作者、作品介绍 这篇文章选自《资冶通鉴》,作者司马光,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朗读课文 1、请同学们齐读《孙权劝学》。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学生活动 回答: 孙权、鲁肃、吕蒙 设计意图 引发兴趣 导入文章 进行材料交流 体现学生主体 发挥自学能力。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培养语感,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合作探究 提出疑难字句 学生交流,教师并给予指导 2、教师范读:听清停顿、语气节奏。 3.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结合人物身份,表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译读课 文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2.小组翻译译课文。 3.概括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品读课文 过渡:由此可以看出通篇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现的。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 思考: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2.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3.重点讨论:劝说的结果如何呢?(结合课文回答)并试着读一读,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4.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5.那么吕蒙听从劝告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试着读一读他的语言,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要点。) 合作探究 筛选信息 回答问题 体现学生主体,发挥自学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培养语感,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拓展延伸 展现个性 悟读课文 探究反思: 1.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2.欣赏完孙权高超的劝说艺术,就身边有些同学出现厌学等现象,你作为同学或朋友,该如何劝说呢? 总结: 作业布置 七、教学评价设计 我 把评价权利教给学生,培养他们客观辩证的辨别事物,同时更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 八、板书设计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司马光 劝学 论议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循循善诱 辞学 → 就学 称赞、结友 ★成语: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628ff7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