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授受動詞整理 談到日文的授受動詞,相信令不少初學者感到頭大。因為咱們中文對於動詞的「方向性」本來就不強烈。不管是張三給李四或是李四給張三,「給」就是「給」,簡單、乾脆又明瞭。一點也不像日文那麼囉嗦,有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等多種不同的字詞來表示。另外,在英文裡也有像lend(借出)與borrow(借入)等類似的語言現象。然而中文不管要描述多麼複雜的借貸狀況,用「借」字就成了,頂多再加個「出、入、來、去」做明確的補述。從這個角度看來,中文真的比英、日兩種語言要簡單多了。 中文字「方向性」薄弱的情形,從很早的時候就有了。中文的歷史相當悠久,直至現代所累積的字彙有成千上萬。然而在上古之時,在字彙量少的情形下,很多字所包含的意義自然較廣。。後來隨著時代的演進,才慢慢造出新字,將這些意義分化出來。茲舉幾例如下: 「受」:本義是「給予」與「接受」兩義。現在則將給予之義另造新字為「授」。例如古文「男女受受不親」,其中之一的「受」即保有原來「授」的意思。 「買」:本義是「交易」。也就是說「買」這個字,兼有「賣」義。 再者,中文的介系詞並不像英、日等語言,常常是句子的必要條件之一,也因此常造成中文句子模擬兩可的現象。例如:「中華隊大敗日本隊。」、「老李租小美一間房。」中華隊到是贏了還是輸了?租房的到底是老李還是小美?這都必須靠前後文的輔助,單憑此句是無法得知的。 回到正題。日文字的授受動詞之所以難學是因為它不像英文的lend、borrow般,只是從兩方面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動作,而是從給予者、接受者、人稱或親疏等三方面的角度來做為選擇動詞的依據。因此容易在使用上混淆不清,在短時間內也不容易掌握。 關於授受動詞,本文將從下列幾項做為整理的重點: 1˙授受動詞的方向性 2˙授受動詞的褒貶性 3˙授受動詞與格助詞 4˙授受動詞的敬語 一、授受動詞的方向性 事實上大部分的動詞、助詞等都有所謂的「方向性」。例如「行く」就常給人「直直朝目標前進的語感」。然而同樣為移動動詞的「旅行する」卻給人「在某一範圍做不規則路線行進」的語感。另外,授受動詞與說話者、對話者、第三者,亦即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之間的關係係相當密切。為求解說方便,底下分別以「我」、「你」、「他」三者來代替。 1˙表示「拿到」、「收到」等一律用「もらう」。もらう有集中的方向感。 2˙表示「給予」、「付出」等可用「あげる」或「くれる」。由內部往外部的行為用「あげる」;由外部往內部的行為用「くれる」。分述如下: A˙沒有牽扯第三者時: 將「我」視為「內部」,那麼相對的「你」就視為「外部」。 由內部往外部的行為用「あげる」;由外部往內部的行為用「くれる」。 我→あげる くれる←你 B˙牽扯至第三者時: 將「我」、「你」一同視為「內部」;「他」視為「外部」。則同樣的: 由內部往外部的行為用「あげる」;由外部往內部的行為用「くれる」。 我你→あげる くれる←他 C˙旁觀第三者的行為時: 「內部」與「外部」的定義與B相同。其「送出」的行為一律用「あげる」。 我你 他1→あげる←他2 如果對所謂的「內部」、「外部」觀念還很模糊,那麼可以畫圖來加深印象。首先在白紙上畫出三個同心圓,最裡面的圈圈寫上「我」;第二個圈圈寫上「你」;第三個圈圈寫上「他」。這樣一來「あげる」的方向是往圓外;而「くれる」的方向則是往圓心。換句話說,「くれる」的感覺是離自己愈來愈近;而「あげる」則是離自己愈來愈遠。 以下舉幾個例子來做說明:(由圓心推至圓外) (1)我給了你一本書。 私はあなたに本をあげました。 (2)你給了我一本書。 あなたは私に本をくれました。 (3)我從你那裡拿到了一本書。 私はあなた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 (4)我給了山田先生一本書。 私は山田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した。 (5)山田先生給了我一本書。 山田さんは私に本をくれました。 (6)我從山田先生那裡拿到了一本書。 私は山田先生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 (7)你給了山田先生一本書嗎? あなたは山田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したか。 (8)山田先生給了你一本書嗎? 山田さんはあなたに本をくれましたか。 (9)你從山田先生那裡拿到了一本書嗎? あなたは山田さんに本をもらいましたか。 (10)山田先生給了田中先生一本書。 山田さんは田中さんに本をあげました。 (11)山田先生從田中先生那裡拿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316a77f242336c1eb95e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