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繁化的原因

时间:2022-12-28 07:56: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字繁化的原因

摘要]: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提到汉字的字体演变存在由繁到简和繁化两种现象,而主要是由繁到简的变化,但先生在书中只提了变化的表现,却没提变化的原因,因此晚辈在裘先生的启发下,结合前辈们的著作以及收集的资料对汉字繁化的原因做一个梳理。

包括内部因素(汉字结构的变化、汉字表意的准确性、汉字的区别性)和外部因素(书写习惯、审美需求)。最后结合前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汉字发展应该恢复繁体字。

[关键词]:裘锡圭;繁化;原因 ;汉字发展走向 前言

汉字繁化是指汉字的形体结构在汉字的发现演变过程中由简趋繁的一种特殊的汉字字体演变现象。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字形繁化的现象,字形繁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外形上的繁化,一类是文字结构上的变化所造成的繁化。

一、内部原因

(一)文字结构的变化

这类繁化最常见的是增加偏旁,王筠将此称之为增旁。如字,它的甲骨文字体本是“”(掇2•158),像凤鸟高冠、花翎、长尾之形,但这种形体的鸟类并不只有凤鸟,孔雀也有这样的特征,因此增加了音符成为了“”,后省形。有了这个读音也就能够很好地表示带音的鸟就是 (二)汉字表意的精确性

汉字繁化是为了满足汉字表意性质的要求,汉字繁化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词义的准确,最大程度地满足汉字因形释意的目的。比如,早期甲骨文(3319)是作“”,像人手里拿着的滴血的肉块,表示祭祀;后来到了晚期的甲骨文(前2•38)就成了“”,增加了,突出了祭祀神灵之意。再比如最先作双绳结形“”(余7•2),后来加形成了“”(宁滬395),表明了使用结绳的处所,后来加了双手形“”(铁157•4),把打结的动作表现了出来,到了周初,又在屋子下加了“”,表明学习者的身份是孩子,再后来“”(沈子簋),加上了手持拐杖以管教。这些繁化都是为了提高汉字表意的准确度。 (三)汉字的区别性

为了避免字形混淆而进行的繁化。汉字中有许多形体相似而意义不同的形近字,为我们理解汉字的表意准确性带来了麻烦。所以有必要增加一些笔画或者是偏旁来增加汉字的区别性。比如:在甲骨文里分别写为“”“”,短线在上表示上,短线在下表示下,但很容易和数词二相混,所以春秋时代开始加了一竖来区分开两个字。例如在篆书中写作“”“”,二者极易混淆,楷书为了增加两者的区别性,在“”字右下角加了一点成为,与相区别。 二、外部因素 (一)书写习惯

书写习惯引起的繁化主要是在不同汉字相同或者是相近的字体笔画部分上增加相同的或相近的另一种笔画。比如最初的字形是“”,后来篆书在上面加了一横变成“”,后来这一横又讹变成了一点也就是现在的。《说文解字》中解古文诸丄字皆从一,篆文从二,二古文上字,辛辰龙童音章皆从古文

丄。也就是说一、二都是的不同写法。只是把它作偏旁时,古文把它写作一,


篆文把它写作二。但是后来由于书写习惯,就不管是否跟有关,凡是上面有一横的字体都在上面加一个短横。这种无意义的笔画繁化只是因为书写的习惯,对于区别字义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二)审美需求

汉字不同的书体都拥有不同的美感,繁体字相比较简体字来说更具审美性。比如 字古文字写作 ” ,本义为一妇女怀抱一小孩 ,后来增加了两点而成为今天的字。有一点可以肯定 ,这样变化以后 ,字形的上下布局更加合理 ,结构更加美观、匀称。或者可以说 ,这种繁化本身还带有先民们一种求美的心态。同时 ,种增加笔画有时增加的不仅仅不只是简单的几画 ,而是装饰性的部分 ,最典型的就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鸟虫书” ,这是吴、越、楚等国统治者刻铸在兵器上的一种文字 ,这就是为了审美需求而对字形进行的繁化。 三、汉字走向问题

在汉字的走向问题上各家各持说法,而且观点明确,思路严谨有条理,无论是汉字的繁化还是简化都是遵循汉字发展的规律形成的,但就本人的观点还是支持恢复繁体字。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简化字能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经济性原则,现在人类处在信息化时代,汉字大多使用计算机输入,很少使用手写,借助计算机的输入繁体字和简化字消耗的时间一样,拥有了这种条件,使用繁体字也不会浪费时间。

从繁体字的独特魅力来讲,繁体字的表意性更加准确,而且能将汉字的形体美和神韵美展现的淋漓尽致,繁体字的使用也可以让人们在浮躁的社会领悟到先辈们恣意洒脱的生活方式和平和的人生态度,进而在繁体字中领略到汉字的趣味,繁体字不仅充分表现出汉字的形体美,也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

从繁体字的文化继承性来讲,它凝结着中华儿女的劳动成果,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民族的统一也在于文化的统一,现在台湾人民依旧使用繁体字,恢复繁体字的使用也有利于沟通两岸人们同根的血脉亲情,增进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小结

本文是在裘先生《文字学概要》的启发下得到的一个研究方向,虽然前辈们对于汉字繁化的问题有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作为晚辈也同样深知汉字发展方向的重要性,因此在前人的基础上整理了汉字的繁化的原因,由于自身功底的缺陷,有些论述也许并不严谨,论据也是十分简陋,但是也代表了晚辈个人的一些观点。汉字应该何去何从各家各持己见,但晚辈还是希望汉字的发展能够在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慎重前行。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3.

[3]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唐兰文字学导论[M].济南:齐鲁书社,1981.

[5]牟成刚汉字演变中的繁化现象及其成因浅析[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6]蔡国妹试论汉字构造中的繁化现象[J].湘潭大学学报,2000. [7]李红梅汉字繁简之争刍议[J].山西大学,2011.


作者简介:姚淑莹,199333日出生,女,汉族,籍贯山东聊城,现就读于青岛大学文学2016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汉字与书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deb56886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