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与改进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授知不如启智,启智不如激情,激情不如励志。苏霍姆林斯基忠告我们: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念小学时留级3次。老师对他没放弃,教他使用四角号码字典,第一次给了他表扬。又把每课查生字词注音任务交给他,做得好,再次表扬,并在评语中写道:“该生天资聪颖”。从此,钱梦龙彻底改变了对自己的消极看法,以至后来成为教育大师、语文专家。这就是成功教育者的秘诀所在,即实现德育的目的——内化的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适应新时期,不断地创新与改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授知不如启智,启智不如激情,激情不如励志。苏霍姆林斯基忠告我们: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念小学时留级3次。老师对他没放弃,教他使用四角号码字典,第一次给了他表扬。又把每课查生字词注音任务交给他,做得好,再次表扬,并在评语中写道:“该生天资聪颖”。从此,钱梦龙彻底改变了对自己的消极看法,以至后来成为教育大师、语文专家。这就是成功教育者的秘诀所在,即实现德育的目的——内化的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适应新时期,不断地创新与改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下谈谈几点做法: 一、德育要增强时代感。 我们的德育如果没有时代感,就会让学生觉得我们所进行的德育,是离他们很遥远的,与他们没什么关系的东西,是他们难于理解的,应是讲给他们父母、爷奶听的东西。我们现在讲传授教育,讲填平代沟,绝不是简单地把孩子们拉回到过去的时期去,而是要让他们、就他们所处的时代来接受我们的教育。增强时代感,才能增强针对性、贴近感,学生才愿意听,听进去,有效果。首先、对重大理论和实际的教育要增强时代感。其次、对学生思想特点的把握要增强时代感。我们的学生和十几年、几十年前的就不一样,主要有这样特点: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但要让社会主义价值观占主导地位。再次、要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尊重教育实验,其基本点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给学生留判断选择时间。 增强时代感,最根本的是把握时代脉博,增加新内容,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遇。重点是德育课程要充实,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观念、新事实。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日本有一堂小学德育课。老师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姑娘接到远方朋友来信,很高兴。后又发现信封上贴着一个纸条,上写着:邮票欠资,请补足。她补足欠费后回家问这事要不要告诉朋友?哥哥说:别告诉,否则会触伤她的自尊心;妈妈说:可以告诉她欠资,但别说欠多少,否则她会认为你是要她还钱。她到校后又问老师,老师说:应该告诉她,并告诉她欠多少。说完故事,老师把这三种意见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贴在自己赞同的意见下面。贴得最多的是第三种意见。老师最后讲,我也赞同多数同学意见,明确告诉她,她今后就会注意。这节课主要是让同学们记住,对你的朋友应该充分信任。这课老师只讲几句话,但给学生印象很深刻。无须再讲为什么应当信任,分析原因几条;然后讲怎样去信任,又要讲注意几个什么问题……德育,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变单向的灌输、管理、约束,为双向的沟通、疏导、互动,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基础,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能力。研究、尊重、引导学生的社会化需要和个性化需要,满足学生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需要,始终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德育工作加强主动性、有预见性,采取攻势,抓住新动态,早作对策,把工作做在前面,防微杜渐,防范于未然。 二、德育要增强综合性。 我们德育工作首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文字上,而且反映在思想上,我们做为教师在思想上要有德育的位置,行动上才会真正重视。全员育人,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当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的榜样,实现“四育人”。全方位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环境氛围。注重德育研究,提升到一门科学,按规律开展工作。主动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形成网络,聚集合力。德育的基本渠道(主阵地)还是各科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把德、智、体、美几方面的教育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综合起来。 三、德育要增强渗透力。 增强渗透力是德育创新的重要课题。渗透力实际上就是内化力。德育,归根到底是把德育的内容内化为一个人内在的稳定的品质。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内化。我们过去德育实效性差,就是内化不了,基本上是外在的东西。首先、把握最基本的东西。教育的成功率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握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观点,学生能理解就可以。而这种理解并不一定必须通过我们说理的途径,同样可以通过学生所有能够理解接受的其它方式来理解。有一名叫王渊的学生移居美国,高中毕业时被评为“总统学者候选人”,依据她优秀的学习成绩及表现出来的领袖素质和无私精神,但她因拒绝加入美国国籍而放弃这一光环,并说:“中国有千千万万个我这样的人,但是我王渊只有一个中国。”追溯王渊品学兼优的原因,发现她的父母平时教育只有三条:1、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2、作为一个女孩子不要交坏朋友,3、不要自私,要关心别人。这三点很简单,但抓住了关键,入脑入心。学校德育也应抓住关键的内容,除爱国主义外,理想追求,富有爱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人生三大支柱。有这三大支柱,就是能有所作为的人。其次、加大情感感召力度。德育只有理论灌输是不行的,还要有情感的融入。从感性入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形成他们的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如我国著名演讲家邹越老师所演讲的《让生命充满爱》中所提,要爱祖国、爱父母、爱老师、爱自己。从另一侧面给学生激励:一定要刻苦学习,将来为祖国、为民族争光。德育仅有热情或知识都是不够的,只有将热情与智慧相结合,才可能事半功倍、解决问题。 四、提高师德水平和德育能力。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师德水平和德育能力,是德育创新与改进的关键。 教师是分析、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点,也是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实行“以德育人”的重要措施。 (一)师德的首要,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础,以热爱学生为核心,以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为重点,使师生关系具有明显的教育性、情感性、双向性、人道性。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与学生心灵共振。你爱学生,就会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倾注所有精力。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用情感教育是最易成功的。 (二)创造性地工作是教育特有的思维方式。我们知道,学生每天都在变化,因此工作总是新的。不创造性地灵活地工作,就无法适应发展中的学生。正是创造性地工作,才能积累大量的经验,探明了规律所在,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信心。 (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育者必备的优秀品质。我们懂得,言教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身教,是靠人格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战胜自我*人格,征服学生更靠人格。人格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学生长大了,懂事了,真正起作用的,是老师人格魅力深刻地感染着。为人师表—永不言衰的话题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头雁,其言行举止和内在的素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时常往往要求学生模范遵守《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做新时期的“四有”新人,争创新时期的学生标兵。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要求又如何呢?俗语说,欲正人必先正已,打铁须得自身腰杆硬,作为当今的育人工作者,不能对人严格要求,对已松弛懒散。“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终身的座右铭,处处要身先示范,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模仿的范例,效法的样板。 正如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所希望的:我们现在应该春风细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总之,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再受教育。学校的全盘工作就是为了育人。而在新形势下,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创新与改进。这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高举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旗帜,高奏“以德育人”的主旋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285e1eb7360b4c2e3f64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