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艺术与文文物返还》之人类学分析 摘 要:《帝国主义、艺术与文文物返还》一书汇集了美国、土耳其、英国等国专家学者的9篇论文。这9篇论文也是2004年在华盛顿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成果。本书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观点,对人类文明进程中“帝国主义”掠夺文物的“不文明”行为,以及要求返还某些国家重要文物的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详实、理性的剖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本文选择了一篇名为。来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以及发表一下个人鄙见。 关键词:帝国主义;文物;掠夺 学者们认为,自公元前4世纪罗马人扩张拿破仑对意大利、埃及等国的征伐,美国队印第安人的毁灭,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帝国的灭亡等,似乎都被纳入“帝国主义”或“艺术帝国主义”范畴。毋庸置疑,“帝国主义”行为,以及“帝国主义”意识,曾经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物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种行为和意识至今仍是解决文物返还问题的一个重要障碍。 “博物馆:文化理解的中心”的作者是威拉德-L-博伊德,法学教授,衣阿华大学荣休校长,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荣休馆长。 第一眼看到本文的题目,就知道本文并非那些讨论和研究博物馆建筑方面的知识的,诸如展厅设计、布局等等。也并非从观众角度去审视博物馆的。而是关于与我们人类学最贴近的“文化”的。我们知道,不管是什么博物馆,都有它展现出的“文化”的一面。主题博物馆不必说,单是国内许多省立博物馆,都有它所蕴含的文化。它们都离不开一个主题,那就是“中国文化”。外国博物馆也不例外。我们叫“文物”的东西,外国人称为“艺术品”,外国博物馆当然主要也突出一个主题,那就是“西方文化”。但是,事实真如我们想的吗? 本篇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艺术品,它们都蕴含“观念”,那么,是谁的文物?是谁的观念?博物馆自然不会缺少管理员,以往的认识,我们都会认定管理员关于藏品观念的认证。但是近50年来,管理员的权威不断受到来自普通民众的挑战,藏品主管们的“专业素质”并不能压倒公众对于收藏范围和展览方式的关注。博物馆旨在保护“过去”,对于新的观念可能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但是在今天,本土文化和精英分子并不会屈服与一向为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在博物馆藏品上也有体现,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藏品,来揭开它原有的本土主义面纱。这一博物馆视角的变化最初发生在二战结束后的美国,他们不再只关注西方艺术和“古典”文物,介入非西方领域的艺术史家开始发出类似于文化人类学家的声音。开始用“他者文化”一次,并展现出许多尊重。如今,博物馆藏品的收藏、保留和展览方面存在着跨文化的鸿沟。在这个世界上,他者的观点非常重要,博物馆想要在知识和道德层面上获得认可,就不能对各种不同的视角无动于衷。 最能体现博物馆这一“文化视角”转变的体现当然是博物馆的收藏和展览两个方面。 博物馆的藏品有些是来源于本土之外的地方,这些藏品是考古学家通过考古,人类学家开展田野工作而获得的。但是这些获得途径并不是十分通畅的。联合国教科文还因此制定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此外,藏品来源国和收藏国都有一些相关法律条例。如今,美国文化机构普遍遵守来源国的法律规定,主要是采取租借、交换和巡展等方式引进文物。随着知识、需求和价值观的改变,这些机构也发生了改变。这部分文章主要从法律上来阐述藏品和出口国和输入国之间的关系的。另外,许多来源国可能会进行修订,以允许向国外博物馆及收藏家出口某些文物。此类合法出口可以更好地传播知识,让文物来源信息更加准确,也可避免对文物及考古遗址造成破坏。但是,有些输入国家并不会遵守这一套法律,他们会制定一系列的道德标准。职业道德上的公信力,要求观点各不同的商人、收藏家、学者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相互协商并积极合作,以实践他们各自阐释的职业道德。在跨国交易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非法交易,这就需要收藏机构与个人,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阻止非法交易。 接下来作者又讲到了文物的返还这一方面。以上讲到的是博物馆怎么收集藏品的。但是对于博物馆已有的藏品来说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有国家或者有人向博物馆索要藏品该怎么办?我们更普通、普遍的概念是博物馆是藏品的收集地,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文化理解的中心。每一种展品、藏品都会蕴含着不同的文化或观念。一方面,本土的艺术品藏在外地,一定程度上会对本土文化的传播有益。另一方面,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藏品,会不会在收藏地的博物馆中,被贴上当地文化的标签呢?这是藏品来源地值得深思和非常急迫的问题。在文物的讨论与归还问题上,文中说要“依据科学和职业原则”,以公正的谈判方式解决文物的归还问题。但是,许多文物的归还往往是陷入困境的。因为没有一个公立的准则让谈判双方都去遵循。举个例子来说,通过侵略而获得的艺术品,被侵略国说这是不合乎人道的,但是侵略国却从否认自己侵略行径的方面开始辩论。为什么会出现否认侵略行径呢?因为古往今来,这个问题都是众口不一。所以就陷入了各有各的观点这个循环中。但是不管文物在哪里,它都有它的价值,都有影响力。这就必须用方法来突出它的“文化”和“观念”。因此,博物馆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博物馆守护着来自不同群体和环境的藏品。如果博物馆认为自己有多元文化的使命。从定义上讲就必须包括不同文化的视角。这种全球化的方法可使博物馆充分承担“文化理解中心”一职。(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81a992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