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正和平的中庸思想 作者:刘双双 来源:《知识文库》2014年第07期 摘要:中庸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史上源远流长。然而,近代以来,中庸被屡屡误读。本文分析了中庸思想的内涵,中庸思想备受误解的原因,并对中庸思想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中庸思想;中正和平;远离误解 自宋代开始,《中庸》备受推崇,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中庸作为一种思想,却早就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源远流长。 在上古的神话和传说中就有这种思想的影子存在。相传,在公元前4700年左右伏羲氏制作了八卦。而八卦卦象所代表的就是天道与人道融通的“中”道思想。在氏族社会时,也有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的传说。据《史记》记载,尧、舜、禹等上古帝王都强调治理社会要“允执其中”。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致力于对尧舜禹三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构建了自己的“中庸”思想的体系。 那何为中庸呢?在《中庸·大知章》中,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与民,其斯以为舜乎!”在孔子看来,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是一种万物皆有的规律,是天下之大道。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也有一段对中庸的经典注解,他说:“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由此可知,中庸是一种温和圆润,不偏不倚,无过之也无不及的处世思想。根据《中庸》及其注解中的阐述,中庸的内涵可归纳为:适中、中正、时中、中和。 中庸思想首先是以政治形态登上历史舞台的,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均是如何治国。同时它也是人,尤其统治者修养的要求,这是方法论和道德层面的中庸,最后在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演变的过程中上升为一种哲学形态。 然而,在历史发展演进中,中庸思想却一再地被人误解误用。它被看作委屈求和,卑躬屈膝的奴性心态。很多人把朱熹对中庸的注解看作中庸是一种消极思想的佐证,证明中庸提倡平庸,抹杀个性。此外,它还被认为推崇宿命论。提倡无节制、无原则的隐忍。近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在“打倒孔家店”的旗号下,它甚至一度被斥是国民劣根性的根源,是近代史上中国人一再割地赔款、屈辱求和的指导思想。 这难免犯了望文生义和断章取义的错误。《中庸》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其实提倡一种遵循自然规律合乎本性的智慧。是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种淡定、宽容的人格素养。那为什么中庸会被一再误解,并且这种误解会一直延续到今天呢? 当一种哲学思想沦为政治统治的手段和工具时会不可避免的被僵化,被曲解。从西汉开始,儒家思想就确立了其在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而作为儒家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庸思想也一起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统治阶级的推崇会给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但同时,政治对思想的发展和其内涵的拓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政治目的之下,为了统治的需要,统治者会用一种政治的方式去阐释中庸。中庸不再是一种思想,它更多的变成一种法条。中庸思想被法制化,融入到各种法律政策中。这样做的后果是,人民只被要求无条件的遵守和践行,而被剥夺了思考和辨别的权利。中庸思想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它原有的灵活性。此后,它不断沉淀为一种处世的传统习惯,这时它与原有的内涵会有一定的偏离。若这种偏离恰恰是统治者所需要的统治工具,对这种思想的继承也很可能会变得舍本逐末。 同时,对中庸思想的极度推崇,本身也与中庸思想提倡的适度背道而驰。中庸在整个历史上继承发展的方式本身就是病态的。他以政治的方式被极端推崇和被全盘批判,掩盖了它真正的光芒。由此,它对国民性的影响也是以病态的方式进行的,是被曲解后的中庸发生的影响。中庸不是一团和气,并非懦弱不勇敢。中庸的内涵之一,中正,说的便是要有原则,所谓“有道而正焉”。 还有一种批判针对中庸思想中的宿命论。《中庸·素位章》言:“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句话历来被看作是中庸中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宿命论的体现。但也是在这一篇中,子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失诸正鹄,反观其身”我觉得前一句,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遵从,对客观条件的一种释然。而后两句则体现了一种从个人找原因的积极心态。中庸承认命运的存在,却不会因此不思进取、消极行乐。在《中庸》中有很多体现命运观的观点,但出最终的落脚点却是教人豁达的对待。此外,中庸反对任何一种激进的方式,它提倡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豁达的心态去达到自己的目标,而这并非放弃目标的消极心态。 中庸一种积极而不激进、执着而不偏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和而不同思想。是调和与均衡的一种状态。它不是怯懦而是抹去了棱角的圆润,它体现了一种外圆内方的智慧。中庸也不是是非不分、没有原则,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他拥有自己的规范和内涵。为智者所用,而为庸者所曲解。它是一种使人快乐的哲学,接受客观的现实却并不消极厌世。李开复说,中庸则是一种至诚至善、不偏不倚、胸襟坦白的包容精神,讲究的是择其善而从之的勇气和胸怀。这是一种修为。在易中天看来,中庸是无过无不及,任何东西不走极端,不唱高调。和后来曲解的和稀泥、没原则、各打50大板、风吹两边倒不是一回事。 中庸不论以何种姿态,都一直存在在我们的社会历史之中,不论曲解和不曲解他都对我们思维方式、处世态度和价值观念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柔性的气质,不像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沉淀中有着尚武善战的影子。这种儒雅的气质与中庸也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中国人民坚韧的性格,爱好和平的品行也经历了中庸的熏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e575eb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