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寻到教育的诗和远方

时间:2022-05-06 01:10: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阅读中寻到教育的诗和远方

作者:杨雪梅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8年第03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狄金森的诗句,似一抹光,照亮了我在教育前行中已沉昏太久的那条路。

是的,特教的圈子狭促闭塞,开阔的成长空间可望不可及;生活的节奏忙碌单调,适宜的成长氛围可羡不可求;身处教育的低位,高端的成长平台可想不可得……工作数年来一直都浑浑噩噩,在别人的指令和意愿中低头赶路,可属于我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呢?这一路行来,人是机械麻木的,心是空洞寥落的。还好,我与那首诗有了一见倾心的邂逅,并开始试着用阅读的方式填充空虚的内心,安抚无助的灵魂。

一个与书疏远近二十年的人要再次捧读无疑是艰难的,再读的第一本书居然是理论性极强的心理学名著肯定更是难上加难。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就是那本险些将我击倒在起跑线上的天书。起初,自信满满地认为,只要专注了,还怕什么专著呢!但现实却很骨感:书中枯燥的教育理论令我恹恹欲睡,生僻的心理名词让我如隔雾看花,晦涩的文字更是很快就将我满满的自信击得七零八落。

好在,一次次退却之念生出后,又总能在就逼自己一回的意念中重拾动力。看书易困,我索性让自己出声朗读;名词不解,就一次次上网查阅寻证;理论枯涩,我干脆抄下来反复咀嚼;有所触动,就马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提于书上。一个月,这本书被反反复复啃了三四遍。再从书中走出,竟已有了种拨云见日的清朗:原来,孩子的心理问题,都和家庭关系息息相关,虽然症状在孩子,但病根在家长,显现在学校和社会;原来,只有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他的处境,以儿童的错误判断来理解他们,才能真真正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一切问题才有可能得到矫正和改善;原来,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童心是最好的教育,呵护童真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更重要的是,在这本书的引领下我的教育姿态有了微妙的改变:心,在蹲下身子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柔软敏锐;教育行为,在对成长背后另一面的了解中愈发慎重细致。是阅读给了教育细腻的诗意。

走进《儿童的人格教育》不易,但它却是一把实用的钥匙,助我打开了阅读之门。在随后向着一本本书走去的过程中,我已经可以很轻松地破门而入,很畅快地将书我相融,然后再带着自己独有的思考走出书中。

在一线教育者的文字中,我收获的是智慧和力量:他们把琐碎变成了富有深度的思考,他们不屈从于教育生态的窘迫而找准方向努力自我成长,原来,小小草根也可以化为遍布坡野的绿意;在教育经典的时时回味中,我采撷着前人用心血浇灌出的花儿: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0080e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