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诗和远方”

时间:2022-04-26 18:30: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数学课堂的“诗和远方” 福建省福州市金桥学校

人们常说: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书中也指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我认为数学课堂上,学生常常要对数学知识背景,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推导,知识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解与掌握,而这种抽象的系统的数学知识,单靠记忆定理是没办法完成的。每个知识点都可能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也根本无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因此,学生,才数学学科和数学知识认知双边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他们才是认知的主体。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想让他们学好数学,真正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实现高效课堂,就要求课堂变革为由传统的教师讲授走向师生的合作,教师就得引导学生自主的学,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的表现自己。而这一要求就促使“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

十多年的教学摸索,生本课堂的如火如荼,于我来说,这不是形式化,而是一种习惯,我对生本课堂的认识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疑-----------------------------------------结。

孔子有言:疑,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养成自己探究,独立思考,积极与人交流的习惯是很关键的。而这种个体的认识需要通过活动来促进,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学生才会对活动有亲自性和参与性,才会让主动参与成为一种自然的状态。在生本教学的尝试中,我比较注重的是学生的主动性。去年九月份,我接手高二一班和高二二班的教学工作,两个班的孩子对我是很期待的。我觉得我接受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期盼与责任。通过几天的接触,我发现两个班孩子都很热情,也很想把数学成绩提升,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形成基本的数学思维,缺乏严谨的解题习惯,习惯于灌输式学习,成绩的贫富差距也很大,同时还不懂得规划数学学习时间。

鉴于具体学情,我在调整授课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每组由一个成绩相对好一点,思维相对活跃一点的同学做组长,每组两到三名组员。学生随时根据课堂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每组要派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组与组之间比效率,比收获,比成绩。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放不开,有的不懂讨论什么,该怎么讨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大家在课堂上越来越自然,讨论得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积极。记得在讲完命题与充要条件以及圆锥曲线后,我对这两张内容进行了综合测试。讲评试卷时,我要求大家小组围坐讨论。先将题目进行归类,每类题考些什么知识点,涉及到哪些定理或者公式,然后集中讨论小组成员的错题,找解题突破口,接着试讲解题分析过程,最后探讨每个人的错因,误中求悟。在二班的那节课,大家热情高涨,连基础最薄弱的蔡xx同学也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的


点点头,时而跟同学说自己的思路,很是投入。班上比较内向的林xx平时学习一丝不苟,很勤奋却腼腆,而这节课上,他也很大方的给组员分析思路,讲方法,说过程。大概讨论了二十多分钟,我组织每组推送的选手将结果进行了归纳,最后我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和改试卷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大家的思路进行了点评,将一些经典题,易错题进行的思维引导,方法强调。一节别开生面的“生本课堂”落下帷幕。这次课后,在大家的课后错题订正整理作业中,我惊喜的发现,大家对自己错误的分析更到位了,对解题的突破口的理解也深刻了,对出题意图的认识也更清晰了。

不仅仅是习题课,在新课中,我们这种讨论模式也是常常出现,学生自己提出质疑,自己讨论解决,必要的时候,我也参与在各个小组中。这一切的实施都源于我对他们的信任,对他们的大胆放手和适时鼓励,也源于他们日益递增的学习兴趣。这些得到了主动权和认可的学生,有了足够的空间去学习和自由发挥,也拥有了放开脚步主动前行的动力,同时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

当然,我也很清楚,虽然我所带班级在年段是层次不错的,但是,生源的局限,这些学生的基础还是很薄弱的,要想真正的把大家的数学思维调动起来,真正的激发起他们的创新能力,真正的把大家的数学素养培养起来,仅仅靠这种讨论模式的“生本课堂”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规范性训练,我的课堂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每周安排了四个同学,每次八分钟之内的说题训练。具体人员由学生自告奋勇的报名,当天要讲题的同学前一天要将选好的题目抄黑板上,全班同学将出题人,题目考点写清楚,抄题到错题订正本,并认真写解题过程,出题的同学呢,则要认真备课,从题目条件,解题的题眼,分析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错误都要备清楚,到第二天数学课的时,我会给时间让出题人上台讲题。

在一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朱xx同学,这个孩子因为中考的失误,加上有一对很爱他的哥哥嫂嫂的关爱,很懂事,也很有主见,也是班上数学尖子,然而,他在学习上还是有些惰性,据说高一一年,他数学成绩总是在100分到120分之间徘徊,甚至,对于整个班来说,120分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布置完这个项目后,他很积极的举手表示要讲题,也很认真的选题备课,期间多次给我分享他的思路,看着他的认真劲,我很高兴,也很放心。

第二天,我特意选择了午饭过后的时间,一来是在这一届这个班的第一次说题活动,二来,我也想有足够的时间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个活动的原则和意图。xx那天中午进班特早,看得出,还有微微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表,待同学们坐定,他大步流星的走上讲台,很自然的对大家说:“今天,我今天要讲的这道题是关于直线和椭圆位置关系的,请大家思考一下,如何判断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台下的同学们也非常配合,顺着小老师的问题积极回答,在讲解过程中,有同学还根据小老师的分析提出疑问,台上的老师也有模有样的回答一个个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同时,还不忘点评自己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亮点。朱老师讲解得头头是道,解题过程也板书得井井有条。用时七分钟,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他结束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上台“授课”。待掌声停息,我对大家这次七分钟的课堂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也对朱xx所选的这道题的亮点和易错点进行了强调,还将这题的其他思路作了点拨,全班同学听了我的方法点拨,露出


了恍然大悟的神采,迅速的在草稿纸上刷刷刷的写起了解题步骤。从此,我们的生本课堂步入了一个新台阶。现在,班上的学生每天都期待着这八分钟的精彩时间,也很踊跃的争取这个上台的机会。每次讲完题目,小老师会抽课余时间对自己的“授课”写反思,学生们则认真的整理解题过程,细致的分析关键步骤,准确的归纳考点,甚至还有对题目进行改编。

在这种开放式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讨论的快乐,体验到了被赞美的快乐,也让倾听充满了智慧。几个月后的期中考试中,一班第一次有了一个140分,第一次有了三个130分,第一次甩掉了最低分15分的帽子。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一班数学成绩再一次有了新的突破,班上优秀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四。全班同学都很开心,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大家精神抖擞的对我说:“老师,这学期再对我们严厉点吧,我们要比上学期考更高。”我很欣慰,也很感动大家的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

莱布尼茨说过“凡物莫不相忆”。当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时候,我们的周围,处处都绽放着生命的魅力,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感受生命的灵魂。有了数学生本课堂,便赋予生命新的魅力;有了数学生本课堂,一切都变成安徒生笔下的海洋,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菊花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数学生本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的最爱,也是我的最爱。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会拥有那种“木欣欣向荣,泉涓涓流淌”的风景,我们的生本课堂的诗和远方就在那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d109ca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