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是一种哲思

时间:2023-03-21 06:35: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闭门是一种哲思

作者: 张碧霄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2年第3



闭门是一种哲思!

总批判中国古代的闭关锁国,浪费了大好时机,破坏了发展前景。固然它确实阻碍了中国发展,但可若当时中国大门大敞,也许,地大物博的大中国,早已变得地小物稀了。

因此,闭门是种哲思,对于国家,对于人生都是如此。

闭门可以减少外界带来的压力和威胁。一战时期,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那时的中国的开放程度,顶多算得上是遮掩的开放,不过,也正因为有了这次遮掩,才可使中国没被卷入毁灭性的大战。欧洲列强忙于一战,而我们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辛亥革命成功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取得了发展。若联想到那时中国大门大开,恐怕,革命不成功,战争也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因此,中国因未大开大敞国门而使得进一步发展,减少了外界带来的压力和威胁,对于当时的中国,闭门,是一种哲思。

闭门可以使我们独享心灵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的名诗,陶渊明酷爱田园生活,隐居在山水之中,闭上了自家的门,写出符合自己真性情的诗,荡涤心灵,吟咏出“心远地自偏”的名句。陶渊明,厌恶了市井的喧嚣杂乱,原本喜大开大敞,走过天下的人,在市井上无自由可言,所以,他选择了离开闹市,闭门居家,也因为享受了心灵的自由,才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形容。

因此,陶渊明,闭门在家中,避开了世俗尘埃,荡涤被污浊的心灵,才留下这一首首静心安神的佳句,对于人生,对于陶渊明,闭门是一种哲思。

闭门可以使我们清杂念,思己过,改变自己。古人训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一种静心的处事态度。古时有一位才子,他也总是常常闭门思过,终而赢得好的结果。对于我们来说,读书是发展的基础,学好知识是成才的源头。因此,我们需要这种闭而思,思后不断完善自我。而为什么要闭门思过?因为,人,只有在心静时,才能消除杂念,剖析自己。

因此,学生,要懂得闭门思过,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中杂念沉降,抛开杂念,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我们,对于人生,闭门,是一种哲思。

闭门是一种哲思,使我们静心;闭门是一种哲思,使我们独享心灵自由。闭门是一种哲思,一种伟大的哲思!

学校:河北石家庄第一中学

总评:作者的本意,是为了强调“闭”可以让国“宁”,可以让人“静”。当今这个时代,的确充斥浮躁,缺少沉静;一味向外,而缺少内化。若能以这个背景为依托,闭门的主张便有了令人重新反思的价值。


做思辨性文章,一定要注意到对立与统一、相反与相成的逻辑,尽量做到无懈可击。谈闭门,必须适度观照开门。幸亥革命和陶潜归隐,人尽皆知,用例不必一味求故事之新,但求见解之新、之深、之准。

这篇文章,也反映了当下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是观点的提出,要注意相关背景的烘托,要避免为文章而文章,而要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际价值;二是材料的使用,要注意恰到好处,并使“材”尽其用;三是求新求异的论题,要尽量做到逻辑严谨、思维全面、思辨深入,使文章真正做到内里强健,以防不攻自破。

开门与闭门的关系定位可以更严谨一些。开门、闭门各有所短,也各有智慧,关键在于把握开门接纳什么、闭门拒绝什么,以及开和闭的“度”。

此例运用不当:当时列强忙于“一战”,无暇干涉中国内政,任由辛褒革命发展,辛亥革命的成功并非“闭门”的直接结果。若以辛亥革命为例来谈闭门、开门的辩证关系,要认识到辛亥革命是长期闭门以致落后的必然结果,也是被迫开门接受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之下的结果。

对陶渊明弃官归隐与闭门开门的关系,需要有更全面的认识。陶渊明归隐,是闭上世俗欲念之门,但也是开自在心灵之门。“悠然见南山”,既可以理解为以山为屏、闭守其中,也可以理解为开自在心门、得自然真意。

闭门思过,闭门也是为了开悟。闭门的智慧,并不在于“闭”本身,而在于开悟之“开”。

经过前文论证,此处的结论仍嫌偏颇, “一心只读圣贤书”,带来的结果必然也是重蹈覆辙。

(诊断人:黄春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0839c3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