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的小路》教学反思 《乡间的小路》是80年代流行的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由台湾歌手叶佳修作词作曲并演唱。在执教五(6)这节课的时候,我希望能让学生理解叶佳修这位并不出名的歌手,并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所以在对叶佳修的背景以及音乐素材的收集方面做了一些努力,虽然这是一节唱歌课,实际上我是在用欣赏课的流程实行层层深入,先是复习《外婆的澎湖湾》,然后从作曲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叶佳修,又让学生理解了《乡间的小路》是在什么样的心理环境下创作的,再去学唱歌曲,处理情感。教学的环节和时间安排大体上没有问题,但是经过听课评课讨论也找到了本节课存有的一些问题。 一、听多了唱少了 虽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是本节课在“听”与“唱”的篇幅上,明显的感觉到欣赏的时间大于唱歌的学习,虽然完成了教学的任务,但是学生对歌曲的演绎和情感的表达显得不够,所以假如再上其他班级的这节课就要把欣赏整合的局部放到学完唱歌之后给学生以试听的补充。 二、主导过于,主体不够 教学设计里面有教学互动,质疑问答的环节,平时五(6)班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偏偏上公开课有老师听课就产生了胆怯的心理,不愿意主动回答下列问题,这个时候我为了不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就急忙的取代的学生的思维与回答,显得学生的学习有些被动,主体意识发挥的不够,放的不够开。今后在这方面还要考虑的细致一些,提问要能让学生易于发散思维,并且表达孩子们的独到见解。 三、教学效果表现形式还能够丰富 学生学会歌曲以后,能够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本节课前面的时间用时超了,最后展示的环节就没有时间了,假如学生拿着沙锤,铃鼓打打节奏,站起来小组合作来个小表演,在合作中学习配合,实行歌曲的二次创作也是非常好的。 《乡间的小路》虽然是常规课的一个小视窗,也发现了一些利弊,今后,我还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作,把好的音乐课堂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喜欢的音乐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ac679d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