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

时间:2023-08-10 13:24: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社会背景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促成的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的校本课程,具有强烈的生成性特征,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都是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线索进行开展。由于其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许多学校认识到了这门课程的价值,综合实践活动逐渐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四个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不再是本文论述的内容,而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素质教育原理为依据,面对多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难点,对当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综合实践课程四大领域概念要进行横向沟通;课程主题内容与学生知识水平纵向衔接要形成“螺旋上升式"的课程体系;课程活动的开展空间要由学校开始,延伸到家庭、社区,最后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立体模式;课程活动在活动方式上形成内外领域相互融合。

、问题的提出

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对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多年以来世界各地不断地加强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美国各州中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日本颁布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活动纲要》,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学习实践",要求设计和实施“基础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


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情况来看目前存在着教师对四大指定领域概念逻辑上的混乱,把它们看成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基础和内容的关系,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相互割裂的状态;对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活动在开展过程中也与指定领域活动相结合不够,没有形成互补局面。同时,由于只有国家设置的课程指导纲要而没有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缺乏专职教师,教师的课程设计和

开发能力较弱,不少学校实施这门课程感到困难重重,实施效果不令人满意。

三、主要做法 1、问题行动研究法

科学的方法解决学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所遇到的问题。通过 “提出问题一研究问题一提出方案一一实施方案一.一总结经验一一调整方案一实施方案.一形成校本课程。

2、总结反思法

由于我校地址处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环抱之中,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很大的环境优势和人才优势,自2002年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开展了探究科学、社会调查、课题研究、到科研院所进行社会实践、社区实践活动和各种各样的学校主题活动,同时也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方式研究,在这十年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碰到了许多问题。要求教师对自己在实际实施操作中已出现的问题、疑点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反思,调整思路,并借鉴参考有价值的、有效果的经验,进一步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从而保证综合实践课程的成果。

3、模式构建法

通过建构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立体式模式、方式融合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模式,编写符合学校特色的和符合学生阶段性成长发展规律的系列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开发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生成意识和能力,增进学校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bf649e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