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作家的困境——中英文《赤地之恋》的比较研究 乔幪;秦冠玉 【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9)003 【摘 要】为了服务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张爱玲在中文版的《赤地之恋》中,大大牺牲了自己的美学追求.整部小说主题非常牵强,情感苍白,语言粗糙,人物面目模糊,结构散乱而缺乏连贯性.在小说的英文版中,张爱玲进行了部分改写,对作品审美予以更多关注,可以说是对中文版本臣服姿态的一种反抗.然而,由于小说的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局部增删并不能使这部小说成为一部力作.张爱玲这种受制于侨居国主流话语的创作困境并非个案.如何客观地反观故国的人、事和文化,保持作家的主体性,是所有流散作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页数】6页(P112-117) 【作 者】乔幪;秦冠玉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北京 100024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7.67 【相关文献】 1.书写文化创伤与阈限下非线性成长r——评印裔流散作家妮基塔·拉尔万尼的处女作《神童》2.从流散视角解读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作品《骨》3.也谈《秧歌》与《赤地之恋》4.张爱玲的艺术败笔:《秧歌》和《赤地之恋》5.流散作家张爱玲的家园怀恋——浅析《雷峰塔》《易经》的记忆书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0bc6a2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