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互动视域下的异质书写--重读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时间:2022-04-22 04:20: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Heterogeneous Wri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reading

When I Was in Xiacun



作者:李超杰[1];张均[1]

作者机构:[1]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出版物刊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页码:89-96

年卷期:2019 5

主题词: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慰安妇;文史互动



摘要:对读作家访谈笔记及现今社会学调查材料,发现丁玲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潜藏着巨大的叙事价值和思想价值。面对贞贞既是"慰安妇"又是"女同志"这一尴尬身份,文本内部充满话语博弈与言说张力:民族国家话语裹挟之下的身体征用与意义加持,在政治末梢的民间场域已然"失效",传统伦理话语在颠覆正统威权的同时再度质疑这位不幸的女性。丁玲相继否定前述两种话语"代言","漩涡"之下"潜流",承续于五四的个人主义话语给层层"封锁"的贞贞"松绑",在呈现女性隐秘创伤与独立"新我"形塑之余,隐约可见其对知识分子个人主义的审视拷问。在新的时代语境之下重读该作,从文史互动视域考察文本生成背景及故事的讲述策略与机制,对于现实具有重要的指涉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16750c89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