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课 记 录 2014 年 11 月 25 日 授 课 学 校 莫乾锡 学 科 数学 忠县中学高三(2班) 教 师 班 级 课型 第一轮复习 第三章 数列 课题 第1课时 数列的有关概念 复习课 教师教学过程记录: 教学点评:由于是复(一)复习主要知识: 习课,直接点题。复1.数列的有关概念; 习过程,结合学生情2.数列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2)图象法;(3)解析法;(4)递况,充分调动课堂积推法. 极性 (n1)S13.an与Sn的关系:an. SnSn1(n2) (二)例题分析: 例1. 求下面各数列的一个通项: 14916(1),,,,; 对例题的讲解,充分24578101113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2)数列的前n项的和 Sn2n2n1; 教学理念。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1ran(r为不等于0,1的常数) . 2n 解:(1)an(1)n. (3n1)(3n1) (2)当n1时 a1S14, 当n2时 anSnSn14n1,显然a1 不适合an4n1 (n1)4∴an. 4n1(n2)(3)由Sn1ran可得当n2时Sn11ran1, SnSn1r(anan1), ar∴anranran1,∴an(r1)ran1, ∵r1, ∴n,∵ an1r1 r0, r ∴{an}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r1 11rn1 (). 又当n1时,S11ra1,∴a1,∴an1r1rr1 说明:本例关键是利用Sn与an的关系进行转化. 例2.根据下面各个数列an的首项和递推关系,求其通项公式: (1)a11,an1an2n(nN*); nan(nN*); n11(3)a11,an1an1(nN*). 2解:(1)an1an2n,∴an1an2n, (2)a11,an1∴ana1(a2a1)(a3a2)(anan1) 121222(n1) 1n(n1)n2n1 a12n11annaa. (2)n1,∴ ana123=123nna1a2an1ann1又解:由题意,(n1)an1nan对一切自然数n成立, 1∴nan(n1)an11a11,∴an. n11(3)an1an1an12(an2){an2}是首项为22a121 11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n21()n1,an2()n1. 222说明:(1)本例复习求通项公式的几种方法:迭加法、迭乘法、构造法; q (2)若数列an满足anpan1q,则数列an是公比1p为p的等比数列. 例3.设{a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并且对所有自然数n,an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n与2的等比中项, (1)写出数列{an}的前三项;(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推证过程); a1a(3)令bn(n1n)(nN),求b1b2b3bnn. 2anan1a2a22Sn an0,令n1,12a1,解:(1)由题意:n22解得a12 a22(a1a2), 解得a26 令n2,22a22(a1a2a3), 解得a310 令n3,32∴该数列的前三项为2,6,10. a2112Sn,∴Sn(an2)2,由此Sn1(an12)2, (2)∵n2881∴an1Sn1Sn[(an12)2(an2)2],整理得:8(an1an)(an1an4)0 由题意:(an1an)0,∴an1an40,即an1an4, 该题目切中学生易错点,反复巩固知识点。为典型的数列题,由小见大。 14n24n212211bn()(11)1(3) 24n24n222n12n12n12n1 111111∴b1b2bnn1. n1 3352n12n12n1 例4.(《高考A计划》考点19“智能训练第17题”) 设函数f(x)log2xlogx2(0x1),数列{an}满足 对课堂练习,采取先f(2an)2n(n1,2,3) 预留时间,再讲解。(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判定数列{an}的单调性.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解答参看《高考A计划》教师用书P112. 主体,教师为引导者 的教学理念。 (三)巩固练习: 811.已知a11,an1(n2),则a5. 5an1 1 2.在数列an中an,且Sn9,则n99. nn1 (四)课堂小结: 1.数列的有关概念; 2.数列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2)图象法;(3)解析法;(4)递老师精炼的总结,系推法. 统的巩固知识。并且 (n1)S充分调动课堂气氛 3.an与Sn的关系:an1. SnSn1(n2)∴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其中a12,公差d4,∴ana1(n1)d4n2 4.给出数列的前几项,求通项时,要对项的特征进行认真的分析、化归; 5.数列前n项的和Sn和通项an是数列中两个重要的量,在运用它们的关系式anSnSn1时,一定要注意条件n2 ,求通项时一定要验证a1是否适合 五.课后作业: 《高考A计划》考点1,智能训练12.13.14.15.16. 听课随感:教学过程富有趣味以及创造性,既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又防止学生思维僵化。在课业压力较大的的高三,充分做到了效率和时间有机结合,能力和容量相兼容。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堂中,教师花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多次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索中得出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2c3293f8c75fbfc77db2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