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成就不凡之作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时间:2022-07-07 06:19:4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作文备考: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成就不凡之作导写(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90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到,早在1962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20余万字。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现在《牵风记》只有10多万字,我对壁耗费5年,所以称自己“爬行者”。我先将整段文字默背下来,输入电脑后又改来改去,哪里还说得上什么进度。明知这种习惯效率不高,但是改不过来。

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阅读材料后,想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并就此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科学精神:批判质疑、理性思维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以徐怀中先生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一个谈话片段作为写作的真实情境,由果溯因,阐述《牵风记》之所以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因为他对壁5年,改来改去,不追求进度,虽然效率不高,但出的却是精品。这是写作的切入点。徐老的创作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与精神,以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思想,是考生思考的重点。考生要从徐老《牵风记》的创作过程与经历中汲取宝贵的人生成长的财富。这种材料作文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能断章取义,最好从全局把握材料的性质倾向、核心思想和主旨内涵。

2.典型任务的限制。“徐怀中的谈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这就提示考生首先要深刻挖掘徐老先生话中的“深刻的哲理”“想一想,哪一点使你感受最深”,且最好抓住一个立意来写,切不可多点出击。“对青年一代的人生有很大的启示”更需要考生在写作过程中立足“青年一代”,结合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突出对年轻人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3.价值判断的限制。徐老在九十高龄,历尽波折创作出《牵风记》并获茅盾文学奖,事件本身具有较大的价值。其创作中表现出的可贵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尤其现在的青年人更要把徐老当作一面“人生之镜”,照照自身存在的问题。考生要挖掘出材料所蕴含哲理的思辨性、深刻性以及对人生的启发性和启悟性。

开放性

1.文章的侧重点是开放的。考生既可以从徐老面壁五年,以“爬行者”自喻,采取费时费力的方式创作出《牵风记》的角度进行写作;又可以从徐老并未匆匆写完作品,而以对艺术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入手来写;还可以写徐老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


等,如徐老清醒地知道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付之一炬”,后又“面壁五年”完成作品的升华,成功获奖;另外,徐老对自己创作习惯的反思也是写作的角度之一。

2.写作和选材是自由的。徐老的谈话中所蕴含哲理的丰富性、深刻性赋予了考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和较深的思想深度。材料所展现的徐老颇为曲折的创作历程又为考生创造了较为宽泛的写作范围和多方向的写作视角。材料本身蕴含的对徐老的肯定颂扬和徐老对自我创作习惯的反思,更为考生提供了多元写作方向。考生可抓住一点确定立意,只要逻辑清晰严密即可,文章的结构思路、运思谋篇等都具有相当大的自由空间。

3.文体选择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开放的。题目没有限定文体,除诗歌外,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对本文而言,可以多使用倡议性、抒情性强的语言,或者条分缕析的理性表达。

解题

本题是新材料作文,这要求考生认真分析、思考材料本身,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解析材料时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表达观点时要具有条理性、深刻性。

此外,本材料具有较强的时代指导意义,要求重点写材料对青年一代的人生启示,这就要求考生紧密联系青年人的成长现实,反思自身出现的问题,明确材料的启示意义。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注意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最好能整体把握材料的写作倾向,多角度审视材料,运用发散思维,保证观点的周密和深刻,然后再选取一点说深说透。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精益求精,不负韶华。

2.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 3.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 4.慢中求精,雕琢绝品。


5.匠心之路,人生征途。 6.“韧”性成就人生。 7.不忘初心,玉汝于成。

偏题立意:

1.奋斗成就人生。(对材料内涵的把握出现偏差) 2.改变坏习惯。(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 3.少壮努力,老大不悲。(偏题)

4.创作好作品,引领青年人。(材料没有涉及作品内容,跑题)

范文展示

欲攀顶峰,非韧不可 (题目简洁、生动、切题。

孙梦慧

徐怀中先生毅然推翻二十余万字,烧掉书稿,重新写作,成就了创作中的人性与伟大。在重塑《牵风记》的漫长过程中,他潜心沉淀下每一段文字,钟表里秒针的声响与电脑前老人坚毅的目光交汇,《牵风记》重获新生,一举夺得茅盾文学奖。在获得奖项的背后,无他,惟一“韧”字。(语言简练,观点鲜明。

鲁迅先生曾说:“要在文化上有成绩,非韧不可。(引用的名言切合题意。 徐怀中先生就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叫“韧”。在重塑《牵风记》的过程中,他曾默背下来一段段文字,在电脑前改来改去,正是这种对文学的热爱和将写作进行到底的韧性,让《牵风记》涅槃重生。这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有何等大的人生启迪。长跑时是不是能够以一个端正的姿势跑下来?一本枯燥难懂的书是不是可以坚持读完第一遍?我们若想体验“韧性”为我们带来的小满足,就必须拥有一颗纯净而又坚定的心,减少外界对自己目标的干扰,把握好对自己的认知,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然后坚持不懈地进行一场人生的长途跋涉。(结合青年谈韧性,切合任务。

徐怀中先生将自己称为“爬行者”,殊不知“爬行者”的代表——蜗牛,可以与矫


健的雄鹰一样,到达金字塔的顶端。现在太多青年人被“乱花”迷了眼睛,一边埋怨自己所拥有的条件不够好, 一边漫无目的地长大。他们知道自己不如雄鹰,却从没想过要像蜗牛一样去努力,最终,没有韧劲,没有事业,没有成就,留下的只是许多的不满。(结合青年人来写,切合题意,分析精到。

青年人为什么要有韧劲?因为韧劲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一把钥匙。

当今社会中,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成功的人都是用韧性来助推人生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几乎日日守着那块希望的田野,认认真真做好所有笔记,几十年如一日,凭借一个坚定的心和一股子韧劲,袁老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养活了七百多万人口。抑或是“青蒿一握,水二升”帮人类渡过一劫的屠呦呦,经过一百九十多次失败后终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一“韧”字,写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十分不易,多少人因虚幻的诱惑迷失在半路上,能够攀登到顶峰的人需要多大的韧劲。(举例论证,分析透彻。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我们应当学习徐怀中先生身上的精神,徐怀中先生的执着与坚韧成就了他的一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更想追求功名利禄,或向往年少成名。但徐怀中先生的精神告诉我们,要保有一颗沉静的心,不忘初心,有始有终。

人生需要不断突破,需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正如同我们新时代领导人所说,我们到了一个“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的时刻。我们若没有一点舍我其谁的霸气,没有坚持到底的韧劲,又怎能攀登顶峰、秉轴持钧!(结尾铿锵有力,气势较足。

点评

本文作者准确把握了材料的内涵,立足“韧性”来写,并紧密结合青年人来写,切合题意。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较为准确,且进行了适度扩展,张弛有度。只是中间几个段落的结构层次不是很清晰,个别语句涉嫌跑题。总体来说,该文语言流畅,较有表现力,说理严谨,能紧扣材料来写,是篇较为优秀的考试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2f71051a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