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我与社会 情感、态度、 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价值观目标 教学 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关心社会的能力,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知识目标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重点 重点: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 难点 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教法 以体验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学法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情境导入:快乐的星期日(见课件) 通过图片设置情境:通过主人公一天的见闻,以点带面、以小见大,了解社会生活,探究我与社会的关系,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板书),导入新课。 方式二:互动导入 置身于广阔的社会之中,你都与哪些人打交道?你当时的社会身份是什么?如何看待你与社会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3.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4.你在社会上扮演了哪些社会身份? 教师随笔 导 与 学 过 程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板书) 活动一:快乐的星期日 多媒体展示清洁工、升国旗、晨练、菜市场、科技馆、博物馆的相关图片。 1.提问:丽丽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 参考答案:观看升旗仪式、参加晨练、到菜市场,参观科技馆、博物馆。 2.提问:假如你是丽丽,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参考答案:(1)清洁工的兢兢业业。 (2)国旗、国歌的庄严。 (3)空气的清新、环保的重要。 (4)市场经济的繁荣。 (5)科技的力量。 (6)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7)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探究(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板书) 活动二:走在城市的街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让学生切身体会) 1.提问:通过一天的见闻,你对人和社会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参考答案: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提问:一天中丽丽分别扮演了哪些社会身份? 参考答案:行人、中国公民、观众、子女、志愿者…… 3.提问:这些社会身份是如何确定的? 参考答案: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充实的星期天,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小组探究,组员轮流发言。 教师小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发展能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发展能提高个人的幸福感。因此,我们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培养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教师随笔 导 与 学 过 程 板书 设计 我与社会 1.小林利用暑假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虽然很累,却很有成就感。小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是( B ) A.学校学习 B.社会实践 C.体力劳动 D.休闲娱乐 2.中学生小明针对社区附近出现小摊贩这一问题做了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反映给了当地政府。小明的做法告诉我们 ( A ) A.要关注社区的治理,并献计献策 B.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社会治理上 C.要关注国家的发展,并为之自豪 D.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 3.“我”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舅舅、姑姑、老师、同学、邻居、伙伴、父母的同事、老师的老师等等。这表明( B ) 课A.我们的生活不幸福,因为人情关系太复杂 B.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堂 “结点” D.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中 练C.我们要经常请客 习 4.阅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四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2)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案:(1)①图片一:参观工厂;图片二:参加农村劳动;图片三:接受法治教育;图片四:参加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5d9d0dcef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