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行文脉络之浅见

时间:2023-05-09 14:35: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咬文嚼字》行文脉络之浅见

作者:范庆元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2

朱光潜的随笔《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备课资料(如人教版教师参考书)对这篇文章行文脉络的分析要么言之不详,要么含糊不清。 人教版教师参考书对文章的脉络解读为:第一部分(15),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其中,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第二部分(67),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第三部分(8),全文小结。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仔细分析这番解说,我们不免有这样的困惑: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内容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联,按照论说文的结构,它们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是从两个方面说明我们阅读和写作要讲究文字的谨严,还是以要使用好文字的联想意义来解说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有密切关系,斟酌文字实质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情的原因?

还有的资料认为:这篇随笔的中心论点是第三段中出现的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因为文字和思想感情之间有密切关系,斟酌文字实质上就是调整思想感。文章为了说明这一点,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是说明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增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以下第78段文字是说明阅读或写作过程中,不能体会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或不能准确创造性地使用文字,主要是因为不能很好地理解文字的联想意义。固然,将第15段中所举之例分成文字使用的三种类型,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点,句式使用又能否可以归入文字使用的范畴呢?仔细探究一下,我们不难看出,郭沫若改字之例与贾岛斟酌推敲之例实际上都属于文字的选择问题,只是郭老将”“改为,有妥当与不妥之别,因为表达的情感不同,句式使用要符合汉语的表达规范;贾岛使用字,都是可以的。只是两字所体现的意境有所不同。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针对同一现象重复举例呢?再者,第15段中所举之例既然可以看成文字使用的三种并列类型,为什么文章的主要观点要在郭老改字这一举例分析之后提?作为文章的重要论证观点就应该统摄下面的论证材料,这才符合议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那么,这篇文章从一般论说文写作的角度是否可以对其写作脉络作如下梳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dbd7cb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