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咏柳 例题解析

时间:2022-10-07 06:16:1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生版254 教师版297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注释】寒梅: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宋柳永瑞鹧鸪》词:天将奇艳与寒梅。乍惊繁杏腊前开。

迥(jiǒng):远。村路:乡间小路。唐李群玉《寄友》诗:野水晴山雪后时,独行村路更相思。傍:靠近。 不知:一作应缘。应缘,犹言大概是。发():开放。

经冬:经过冬天。一作经春。销:通,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道寒梅靠近溪水而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过冬天而尚未消融的白雪。

【鉴赏】《早梅》唐代诗人张谓(一说戎昱创作的一首七绝其它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着重写出了字,指梅花开放之早。全诗通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 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这首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但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

一树寒梅白玉条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寒梅指花开之早,还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紧扣字;白玉条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像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这是对梅花外貌的描写,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临村路傍谿桥,从生长环境中表现早梅的高洁品格。花草本无知,不会选择生长环境,但这里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独自悄悄地开放。这就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这样就使诗的意境显得开阔,进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洁。最后两句,抒发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不知近水花先发是承上两句对早梅的铺写之后的转折,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疑是经冬雪未销写出不知的缘由,用一字,更为传神,它将诗人那时的惊喜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似乎诗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怀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压枝头。这就与首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喻比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从而含蓄婉转地把诗意落到实处,使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加强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能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季节(早春)、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并借助像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这首诗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仗恃,依靠。

--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问题】诗中的“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案】

步骤一:诗中“柳”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势力小人形象。

步骤二:第一二句巧用比拟,描写凌乱柳枝,虽“未变初黄”,方吐新芽,却凭借春风吹拂而乱舞狂飘。所谓趋炎附势,得志一时的小人。第三四句描写飞花飘忽摇摆,妄图遮天蔽日。岂不知秋天的清霜能令柳枝枯萎,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力小人。

步骤三:诗人通过柳这一形象表现了他对这些势力小人的抨击、嘲讽、蔑视。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

【鉴赏】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 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ef48fe0bc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