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 1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2、评说字词句,能用自己的语言赏析用词的精妙。 3\在理解本诗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背诵、默写。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 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白居易,学生并不陌生, 特别是学习本诗,学生能在逐步感受诗人关心百姓疾苦、抨击黑暗政治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情感,接受诗人同情弱者的熏陶。 3重点难点 理解本诗的内容,正确认识古代社会。 评说字词句,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卖炭翁 导入 1、题解 《卖炭翁》一诗原来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2、介绍“宫市”:(结合书下注释)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ppt投影书上宫市)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 一、 1、教师纠正学生的读音。 2、教师检查学生活动的学习效果,请学生口头翻译几个难句。如“夜来城外一尺雪”、“宫使驱将惜不得”等。 3、课文简说:这首诗描写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第一层着力写卖炭翁劳动的勤苦。 第二层重点写卖炭翁遭受宫市掠夺之苦。 二、 1、教师放录音,让学生比较。 2、预设: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描写卖炭翁的形与色,从侧面表现伐薪烧炭的艰难。 活生生地勾勒出他的外貌,简练地勾勒出了一个辛勤一生的老人形象。 为了烧炭,他必定要拼着老命干活,劳动的艰苦是可想而知的,以致苦得不像人形了。 写出了老人饱经风霜、备历艰苦的生活内容。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用问答的形式,将“卖炭”与老翁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两句不仅点明了老人生活条件之简陋,生活愿望之简单,也交代了炭与老翁生计的密切关系。 老师顺势拉出文章线索,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概括卖炭翁的生活遭遇。 同学们进行课堂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预设““卖”、“伐”、“烧”三个字写出了老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个“翁”字,更显出其生活的不易。 “苍苍”用得好,它绘其饱经风霜之衰。 “两鬓”、“十指”、尘灰满面、衣服褴褛,几个特写镜头让人触目惊心。 为了卖个好价钱,竟然产生了“愿天寒”的奇特心理,入木三分地揭示了老人无可奈何的处境。 “衣正单”与“愿天寒”构成尖锐的矛盾,突出刻画了老翁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心理。 (读的时候要声音缓一些,慢一些,才能读出矛盾的感情) “碾冰辙”使人想象“衣正单”的老翁在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路的情景。 总结快速背诵古诗: (一)、口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所学的古诗一般不长,但不一定好读,因为古诗的用字与诗句都非常精炼,而且又是离我们生活很远的古代书面语。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阅读,遇到生僻的字查字典,停顿、重音、节奏也应把握准。而且要大声地读出来,读得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才行。 (二)、理解 古诗的意思很不好理解,所以,我们要准备一本古诗注释的工具书来帮助学习,力求做到字字落实,将古诗的表面义和含义弄得清清楚楚。此外,古人作诗在字数和句数上都特别讲究遣词造句,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读古诗时就应抓住并体会关键词,这样才能比较好地领悟诗歌的丰富含义。 (三)、想象 古诗有情有景,情景相生,极为有趣。同学们在口诵、心惟的基础上,可穿越历史的隧道,插上想象的翅膀,脑海中就会产生生动而传神的画面。背诵时只要控制语速,边背边在脑海中想象诗中的画面,就会达到诗、情、画、意的统一。背诵古诗才会经久不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685532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