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一中2018级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编制: 审核: 领导签字: 编号:8.1 《咬文嚼字》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2.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明确朱光潜先生对“套板反应”的看法。(难点) 3.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课前预习】 1.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清代桐城出了以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雅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 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2.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一、导读 1.导入新课 2.目标解读:齐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说重难点。 二、自究 (一)自主学习 1.例一: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例二:此君肚子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三: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 这三个句子中的咬文嚼字含义分别是什么?感情色彩如何?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2.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 ),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 ),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三部分( ),全文小结 (二)合作探究 1.看文章1-7段的内容。找出文中具体有哪几个咬文嚼字的的实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武安一中2018级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 编制: 审核: 领导签字: 编号:8.1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七段,回答:什么叫“套板反应”?朱光潜先生对这种现象是如何看的? 三、展评: 1.激情展示:①口头展示:吐字清,声音亮,言简明,理清晰。②书面展示:写工整,理清晰,答规范,突要点。 2.高效点评:①学生点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②学生点评要求声音洪亮,体态大方。 四、检结: (1)当堂检测 1.下列划线的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晕车(yùn) 红晕(yùn) 轮外圆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B.咀嚼(jué) 嚼舌(jiáo) 细嚼慢咽(jiáo) 咬文嚼字(jiao) C.没镞(zú) 斟酌(zhuó) 蕴藉丰富(yùn) 清沁肺腑 (qīng) D.岑寂(cén) 付梓(zǐ) 锱铢必较(zīzhū) 尺牍宣言 ( dú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归根结底,培养孩子情商的职责,____①____要落到家庭教育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跟孩子接触最频繁、最密切,____②____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未成年人心智____③____不成熟,在成长中经常模仿他们身边的成年人;____④____,家长的一言一行,____⑤____会给孩子做出好的或坏的榜样,____⑥____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A.①一定②还是③并 ④如果⑤ / ⑥ 并且 B.①还是 ②也是 ③尚 ④因此 ⑤ 都 ⑥ 进而 C.①最好② / ③还 ④一旦⑤就 ⑥ 而且 D.①尽量 ②但不是 ③也 ④所以 ⑤ 仍 ⑥ 导致 (2)拓展延伸:咬文嚼字故事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8d46da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