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学研究对象及学理反思

时间:2022-04-09 19:29: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家政学研究对象及学理反思

——读鲍曼《通过社会学去思考》有感 要:作为一门边缘与年轻学科的家政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研究对象一直是学者们倍受关注的焦点。即便如此,人们对家政学研究对象的认识并没有形成统一。研究对象主 有典型性问题与理论视角两层含义,把学科研究的典型问题作为切入点,能更好地分析当 前家政学的研究对象并进行学理反思。 关键词:家政学; 型性问题; 学科基质; 质料 鲍曼在《通过社会学去思考》一书中指出:历史学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 是讨论人类行为及其后果,它们共有这些特点,因而被摆放在一起。可见这些学科具有共同 的研究对象,即人类生活。但如何区分这些学科,鲍曼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差异:一是,每个 究分支都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什么观点观察、描述人类 行为;二是,一些原则,用来处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组合到人类生活中某 个特定的部分或方面的模式之中。笔者在此深受启发,通过学科研究的典型性问题来分析家 政学研究对象。 在我国,家政学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从1911年的女子学堂开始,到现在也不到百年 史,并在建国后,家政学的发展还经历了一个间断期。即便如此,根据现在家政学发展现 状来看,家政学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一门不为社会所看重的家庭生活技能培训课程,逐 步演变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新型学科。但在家政学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 因素,尤其突出的是家政学研究对象没有形成统一,存在较大的分歧。因而,本文就目前家 政学关于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进行学理反思,剖析其差异的根源。 一、 研究对象解读 1、研究对象 对于研究对象,在大脑中的第一反映就是研究领域或研究指涉的对象,不过这样理解具 有一定的片面性。实际上,研究对象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研究中的典型性问题,一门学 科都有自已研究的典型性问题,而这个典型性问题,就是这学科研究的核心,也是研究所指 涉的对象;二是学科研究的理论视角,是从哪一个视角来看待这门学科的典型性问题,也就 是说从什么角度来研究分析这个学科的典型性问题。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已研究的典型性问题 以及独特的理论视角,如政治学把改变其他行为者实际或预期行为的人类行为和被其他行为 者实际或预期行为改变的人类行为作为这门学科研究的典型性问题,从权力和权势的不对称 作为它的研究理论视角;经济学把人类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作为这门学科的典型性问题 ,主要从管理稀有资源的视角进行研究等。因而谈到研究对象,则必须从典型性问题和理论 视角出发来探讨。 2、典型性问题是研究对象的核心 研究对象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和理论视角,缺一不可。但并不等 于说这两个层面在研究对象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一门学科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可以 本学科研究的独特视角,也可以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如在研究社会学领域 中的某个问题时,也时常会借用政治学的制度主义进行研究。每个学者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 研究,可谓见仁见智,其研究的结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对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不可能 以自已的视角来评判其他视角研究的正误。因此,一门学科与另一学科研究对象的严格区分 不可能以研究视角的不同作为评价标准,而最终应以研究的典型性问题来进行区分,典型性 问题是研究对象的核心。总之,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对这门学科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研究对象的核心又 是这门学科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因而,可以这样说,


典型性问题是我们探讨学科研究对象 的重心。 3、现代家政学研究的典型问题分析 应当说,目前的学者在家政学研究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其中有视角的不同,但更突出的 是研究的典型性问题不明确。因而,归纳和整合当前的研究对象是当务之急。概括地说, 有两个表现: 一是家庭生活。这种认识是当前家政学界占主流的声音。无论是从管理学视角出发 的李小江教授、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的王乃家学者,还是从教育学出发的“家政学第一人” 新女士,他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都在家庭生活,他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和 研究家庭生活。这种观点主要受到家政学从国外引进及国内发展过程中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家政学一直都被作为一种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主要是将家庭生活作为关注的重点领域。 二是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持此种观点的学者以樊金娥教授为代表。樊教授提出此种独 特的观点是家政学学科发展的产物。樊教授指出,家政学是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科学 维方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家政哲学。家政哲学是坚持思考问题视角 换的原则,从反方向研究的路径,实现从现代世界的思维与从前的

思维相隔离的转换而提出 来的。简言之,家政哲学的提出是思维转换的结果。无论是从樊教授对家政学的定义还是在 家政学的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强调家政学是研究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已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并且这个典型问题是唯一的。但目前家政学却 存在着两种典型性问题,如何看待这两个典型问题是解决家政学发展障碍的首要任务 二、 家政学应当把家庭成员思维方式作为典型性问题 家政哲学将家庭成员思维方式作为典型性问题,即将家政哲学作为研究对象,有其科学 性,主要表现在: 1、家庭成员思维方式是家政学的学科基质 学科基质是由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后记中提出来的,主要是由于他在提出范式 词后受到诸多学者的批评,最后将范式进一步深化为学科基质。实际上,他所指的学科基 质也就是在日译版中的“专业母体”。因而,我们可以将学科基质通俗地理解为学科或专业 的核心,也就是一门学科中最深层的核心。一门学科所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属于学科基质的一 部分,是这门学科中最深层、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说一门学科连最起码的研究中心都没有, 就谈不上发展,人们也不会普遍去接受这门学科。没有典型性问题的学科不能成其为学科。 学科基质是家政学学科的核心部分,而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正是家政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目前占主流的家政学研究对象是家庭生活,而家庭生活并不是家政学的最深层最重要的 分。我们可以追溯家庭生活的根本所在,家庭生活最终是家庭内成员的生活,而在当前社会 迁加剧的背景下,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将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从 一门学科的学科基质来看,家政学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应为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 2、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是家政学与其他学科区分的质料 学科间区分的两个原则为典型性问题的质料原则和理论视角的形式原则,而质料区分是 学科间最根本的区分。质料一词最初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在外文翻译中与物质同义。 但实际上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物质是与意识相对的客观存在的实体;而质料则是与形式相 对的,有本质、实质的意思。一门学科的质料就是这门学科的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因而要区 分不同的学科就是其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如政治学研究改变实际或预期行为的人类活动和被 其他行为者实际或预期行为改变的人类行为,而经济学研究人类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关系,正 是他们所研究的典型性问题不同,将这两个学科得以区分。但是,如果一门学科不能有一个 独立于其它


科的典型性问题,将不能与其它学科区分,更不能独立发展,最终处于依赖其 它学科的地位。 将家庭生活作为典型性问题使得家政学与家庭教育学、家庭社会学等学缘学科的关系难 以理清。如家庭社会学主要是研究家庭的起源、家庭生活的制度等,其核心也是研究家庭生 活。所以,家庭生活并不能将家政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分。而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既是家政学 的学科基质,也能很好地将家政学与其他学科相区分。因而,从学科间区分的质料来看,家 学研究的典型问题也应是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 3、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是家政学回应社会的立足点 作为一门学科,它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回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社会科学不如自然科学 那样有较强的社会需求,但社会科学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在学科中同样占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社会科学应社会的方式就是发现、分析最终解决社会问题。而社会科学中的每一 个分支学科都有自身研究的典型性问题,对回应社会有自已独特的领域。因而,可以说学科 研究的典型问题是这门学科回应社会的立足点。 家政学回应社会的唯一评价标准就是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但在当前社会变迁不断加剧 的社会背景下,原有的家庭功能都发生了外移,如原有的家庭教育被更专业的托儿所、学校 等所取代;原有的改善膳食提高人们营养水平的功能,逐渐因为餐饮业的发展、营养师的出 现而被家庭成员所忽视等等,家政学不再是研究家庭生活的实务层面,而应将家政学放在学 科的高度向理论研究方向发展。将家政学的研究对象定位在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回应当前 社会的立足点。通过提高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来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因而,从回应社会的 角度来看,家政学研究的典型性问题更应是家庭成员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1]齐尔格特·鲍曼著.高华,吕东等译.通过社会学去思考[m.社会科学献出版社会2]樊金娥,李欧.对传统家政学研究“惯习视域”的学理反思[j.吉林工学院学报(社 科学版),2002,13]樊金娥,李欧.当代家政学科的理论根基及出发点——家政哲学研究[j.吉林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4]樊金娥. 建设社会主义家政教育的宏观审视及实践[j.社会科学战线 5]樊金娥. 当代中国家政学科定位的理性选择[j.社会工作,6]吕文升.中国家政学的理论构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7]王乃家.时代呼唤构建未来家政学理论休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5,(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3370532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