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今天智慧老人要带我们去数学乐园里玩,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老师模仿智慧老人的语气说出问题)你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生:知道。能够写字;能够画画;能够刷牙;能够洗脸……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的手不但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 生:想。 (找几名学生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师:举起你的右手。我出“4”(打出四的手势)。 生:我出“1”(打出一的手势)。 师:请下面的小朋友用这两个数字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生:(齐答)4+1=5;4-1=3。 师:下面请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玩一玩,看哪组合作得最好。 (二)组织游戏 1.活动一:猜数游戏。 师:刚刚我们一起玩了一个小游戏,复习了前面我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玩得都很开心。下面我们还有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 生:想。 师:老师这有6颗黑色棋子(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3颗)。这边捂住几颗,谁来猜猜呢? 生:3颗。 师:你是怎样猜到的? 生:因为刚刚露出3颗,再加3颗才是6颗。 师:大家已经知道了总共有6颗,看到的有3颗,能够用个什么算式求出捂住的颗数呢? 生:用6-3=3。 师:你们想玩吗?同桌互相玩,拿出6个圆片,左边的小朋友捂,右边的小朋友猜,记录算式。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把你的减法算式和大家交流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所有可能得到的算式:6-4=2,6-2=4,6-5=1,6-6=0,6-0=6,6-1=5。) 师: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排队吗? (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整理排列。学生可能是按照减数的大小来排列,也可能是按照得数的大小来排列,有的是从小到大排,有的是从大到小排。) 师:你是怎样排列的? 师小结:我们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都排列整齐了。在数学王国里存有着很多规律,生活中也存有着很多规律,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能够发现。 2.活动二:摆一摆。 师:(贴出6个智慧果)黑板上有几个智慧果,再添上1个是几个?怎样列式? 生:6+1=7,有7个智慧果。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学具盒中的小圆片。先摆2个,再摆5个,一共有几个?怎样列式? 生:5+2=7,2+5=7。 师:还能够怎样摆?小朋友自己动手,边摆边记算式,看谁列的加法算式最多。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学生操作,学生做完后集体反馈,并实行排队整理。 (三)实际应用 1.想一想,说一说。 师:小朋友,你们看,来了一只小老鼠。(屏幕上出现1只小老鼠在偷土豆的场景,画外音:嘿,收获真不小,我背回来了7个土豆。) 师:糟了,小老鼠的袋子怎么了? 生:袋子破了!(电脑演示:4个土豆从袋子里漏了出来。) 师:根据你看到的情境提个数学问题。 生:袋子里有7个土豆,丢了4个,袋子里还有几个?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7-4=3。) (让学生大胆想像编故事,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会列出不同的算式,让学生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 2.练一练。 (1)第1题。 师:这是一道连线题。先看左边的图,图上有六堆好吃的桃子,你看一看哪两堆桃子的数量加起来是方框里的数字7,就请你用线把它们连起来。比比哪个小朋友连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连好后找个别学生说出连的结果。) 师:再看右边的图,有谁能够说出这幅图是要我们做什么呢? 生:图上有五堆菠萝,哪两堆菠萝的数量加起来是6就用线连起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请你们自己独立完成右边的这幅图。 (学生连好后集体反馈。) (2)第2题。 师:小朋友自己看图,你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吗? 生:能。这道题是让我们看图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师:你能解决这道题吗? 生:能。 (在学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的基础上组织交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能作出合理解释,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3)第3题。 师:现在这里有12道计算题在等着我们,就像12个非常厉害的敌人挡在我们的面前,小朋友,你能够打败它们吗? 生:能。 师:那么现在就请你们拿起武器――铅笔,用你们的智慧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打败。现在开始。 (做完后学生集体反馈,要注意学生的准确率和速度。)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你都有哪些收获?这些知识能够协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利用了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得数是6,7的加减法,学生在一种活泼、开放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设计这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兴趣之后,才能够产生学习的动力。在课一开始,我模仿智慧老人创设情境引入游戏,学生都觉得非常有趣,气氛相当热烈,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集中起来,实行下面的游戏。又在最后的“练一练”的第三题中,我用了一个比喻,把计算题比喻成敌人,把铅笔比喻成武器,通过一些生动的语言使学生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还体会到不但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水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说出了很多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答案,发挥出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而且还能够给予合理的解释,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af058b507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