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开 课 范 围 教 学 目 标 23、雾 凇 第二课时 上 课 班 级 课 型 新授课 四(2) 听 课 教 师 年组老师 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教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1、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雾凇之美。 教师:课件 以读促教,以读促学。让学生反复的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感受雾凇的美丽,体会雾 凇的奇特,感知雾凇的壮观。学生是有目的的去读,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文本的,辅以清教学设想 晰逼真的场景,舒缓优扬的音乐(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习得方法的过程,也是陶冶身心的、愉悦的过程。引领学生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感受雾凇的奇壮美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美景,进入课堂 1、大屏幕展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图片,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壮美,重点欣赏雾凇,让学生再次感受雾凇的奇特、壮观、美丽。 2、展示江泽民爷爷对吉林雾凇的赞颂之词: 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 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咸此景,人间成万事出艰辛。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吉林雾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画。 读: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初步体会奇特、美丽的雾凇,感受文章优美的语言。 思:你认为课文所描绘的雾凇美在哪里?奇在何处?这么美的雾凇是如何形成的呢? 画:把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做上标记,反复读几次,并在旁边简要批注。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围绕“雾凇是怎么样的美丽、奇特”,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共同交流,引导学生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 第一自然段: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1、导: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并投影出示相关的雾凇的图片。 2、品:(师生共同抓住以下重点词句进行体会) (1)“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理解雾凇之美; (2)把“缀满”换成“挂满”、把“十里长堤”换成“长堤”,通过对比,体会雾凇之多。 3、读:先自由美读,再互相美读。 第三自然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 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的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4、读,画 (1)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2)画出描写雾凇特点的词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5、品析 (1)“千姿百态”、“琼枝玉树” 那我们来看看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雾凇清晰、多样的图片)它们像什么?你能把这个句子填写完整吗? 说话训练: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 )!远远望去,这雾凇就像用精美的玉石雕刻出来的。用书中的词来说就是----(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理解诗句的含义。 6、多美的景观啊,让我们也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教读3自然段) 看着投影美丽的画面,自由读第一、三自然段,再次感受雾凇的美丽、奇特、壮观。 学 四、合作探究,探寻成因 过渡: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么美丽、奇特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过在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吧。 1、合作学习,探讨: (1)从这段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雾凇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程 (3)雾凇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2、反馈交流,引导理解: (1)雾凇形成所具备的条件 (2)饱和的水气是从哪里来的?找出并读读相关的句子。 (3)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至此,雾凇就这样形成了,雾气还在不断地凝结呢!作者又连着写道......(生齐读)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儿,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多么神奇啊,再读。 3、描述雾凇形成的过程然后出示雾凇形成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五、总结练笔,升华美景 1、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这壮丽的奇观吧!观看雾凇影片。 2、练笔(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练习) (1)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 (2)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3)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六、拓展延伸,探寻美景 (大屏幕展示它们的图片) 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大自然是神奇的,还有许多奇特的景观呈现在我们面前, 如火烧云、彩虹、海市蜃楼、极光等等,它们都有哪些特色?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进行探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或向身边有经验的请教,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进行查找,通过日记、摄影、图画等形式与同学、老师交流,向大家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晶莹洁白 银光闪烁 景观 奇观 23. 雾凇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形成 水汽——遇冷——凝结 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贯穿于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反复的读,通过自读,让学生潜心发现思考问题;通过互相读,思维产生碰撞;通过看图读,把想像插上翅膀;通过配乐读,让学生走入诗一般的意境。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梦想。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更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正是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再现了雾凇这一奇特、壮丽的奇观,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很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信息技术在本课中的运用实在是功不可没。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学习和研究,我相信有了信息技术的充分支持,课堂上的许多重难点一定可以迎刃而解,孩子们的想象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孩子们会在语文课堂上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455785312b3169a551a468.html